科幻小說

|共29篇|

「沙丘」:半世紀的神作,為何是科幻小說聖經?

小說改編電影「沙丘瀚戰」(Dune)今日正式公映,叫很多影迷和書迷期待,皆因這部半世紀前的史詩式神作,不但是「星戰」等科幻經典的靈感來源,其刻劃的生態危機與宗教衝突,更呼應當前的全球困局。英國小說家 Hari Kunzru 在「衛報」撰文,從作家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創作歷程,分析小說如何承載 60 年代美國叛逆精神、與我們當下的現實扣連。

鄭立:除了「抉擇叢書」,大家又有冇玩過「自我歷險叢書」?

「自我歷險叢書」和名字一樣,題材多數是冒險、歷險。所以多數故事,都是探索一個廣大的世界。比較奇想天外,你看封面也比較七彩豐富,故事都是引起你的好奇心,例如問你要去火星還是金星,木星還是土星,智慧判斷的成分不多,但你想看完所有設定的感覺卻大。

鄭立:流浪地球 —— 阻住地球轉的電影

「流浪地球」是一套災難片,故事與小說並沒有太多關係,只是借用了作品的設定與背景,創作出另一個荷里活式的救難故事。整套電影可說扎實穩健,沒有多餘的文戲和悶場,沒有太狗血的對白,沒有太令人反感的置入式行銷。平心而論,這已經很自控,至少沒有淪為「太空戰狼」這種一聽就想讓人射去木星的餿主意。

從 17 世紀科幻小說,進入大航海時代的精神世界

17 世紀英國女小說家 Margaret Lucas Cavendish 於 1666 年撰寫小說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World, Called The Blazing-World,講述年輕女主角被綁架後,誤闖平行時空的星球,在人獸混種的世界登上女皇寶座,作品被視為科幻小說的先驅。如此天方夜譚的情節,看似是超現實,其實折射出 17 世紀歐洲殖民主義下的世界觀,從側面反映哥白尼革命後,知識界對無垠宇宙的妙思奇想。

【星 CUP 人物】電腦奴隸時代已到? 倪匡:有咩所謂

倪匡愛看古今雜書,供養其源源不絕、天馬行空的科幻靈感。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倪匡漫談天南地北,由秦代外星人講到今日電腦世代、穿越時空,還有未來的人工智能。在這位「預言家」眼中,人類置身於當下另類奴隸時代,該如何自處?世界又會發展成甚麼模樣?

【星 CUP 人物】倪匡半世紀前科幻橋段 今一一應驗?

「天人」中的腦內晶片、「換頭記」和「後備」的移植與複製技術、「聚寶盆」的 3D 打印、還有「人面組合」裡會飛的微型機械,這些科學家們在今天逐一推進、實現的科技,早在半世紀前已在倪匡先生的筆下出現。這些想像從何而來?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這位科幻大師談談他的靈感來源,一窺其腦中秘境。

未來近了,激光槍真的會出現嗎?

到底人類甚麼時候才能實現超過一個世紀的未來想像,將激光槍從幻想藍圖帶到現實世界?從經典的「星球大戰」到近年大熱的 Marvel 超級英雄電影,五顏六色的光線兵器,猶如揭開人類先進科技的新領域。但到底有多大的實現可能,距離我們所想像的未來又有多遠?

科學怪人 —— 與神挑戰 200 年

瑪麗雪萊於 1818 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小說:「科學怪人,或現代的普羅米修斯」,在科幻小說的平行世界裡,生命力永無窮盡的科學怪人剛好 200 歲。如今最新的科學研究,距離人類創造生命的奇蹟時刻,或在電力學、數碼科技、基因工程等眾多層面上都更為接近了。而科幻小說的構思亦不再是空想之談,像透過基因操控來生產複製人,或透過「大腦儲存」的方式將人類的思考數據化,像軟件程式一樣儲存到機器之中。一個屬於科學怪人的時代,或在數十年內降臨人間。

平面國:133 年前的科幻小說在諷今天

常言道科學靈感來自生活 —— 果熟蒂落砸中樹下乘涼的牛頓造就了萬有引力定律;數學家阿基米德看到浸浴時溢出的洗澡水而想出測量體積的排水法…… 至於寫出自 19 世紀享譽科學界、普及維度概念的科幻警世小說 Edwin A. Abbott 就比較特別,他的靈感,來自維多利亞時期的僵化社會。百多年過去,一方面他對維度天馬行空的詮釋至今使不少理科學生受用無窮,另一方面,他對昔日社會流弊的諷刺,似乎仍可套用於現代社會。

讀科幻小說會變蠢?錯不在小說,在你!

科幻小說經常出現一些天馬行空的假設和概念,譬如穿越時空或是曲速引擎(Warp drive)一類。這些故事打破現實的局限,引發人類的想像力,甚至啟發科技的發展,惟有些人質疑,科幻小說的價值比起文學小說低,會令人愈看愈笨,減低閱讀能力。但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令人閱讀能力下降的「元凶」,並非科幻小說,而是讀者自己。

鄭立:基地三部曲——個人的意志能對抗社會的趨勢嗎?

基地三部曲是一個史詩式的故事。真的是史詩式,因為它橫越了百年的時空。故事講述一個叫作哈里謝頓的學者,他認為人類的個體行為的確是不可計算的,但人類的整體行為,卻有一個巨大的流行,是可預測、可以用數學計算的。因此,可以用數學計算出人類的未來,預測未來。

江皓昕:「人生複本」——從前,現在,過去了,再不來

編輯送來小說,四百多頁兩天讀完,除了因為書本排版寬闊,也因為故事確實出色。有一類通俗小說是讀著就覺得它是為了改編影視作品而寫,比如近年的東野圭吾,讀他新作愈來愈像看日劇,讀一個章節等如看一集劇,人物的家仇愛恨關係如倫理劇,男女主角也定型得容易讓人套入現代的偶像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