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留意美國新聞,不難發現今屆美國總統大選,大量報章均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背書。如此情況 4 年前大選亦似曾相識:美國 20 大報章裡,無一支持杜林普;多年來不明確表態的「今日美國」其時更表明不支持杜林普。然而,候選人獲多少主流報章加持,似乎未能成為他們最終所獲選票的參考。英國雜誌 Press Gazette 便在大選前,整合及比較過去 40 年美國報章及選民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支持度的差異。
報章
|共8篇|
瑞典最大報章因疫得福,創下本世紀最佳業績
近年辦報愈發不易,即使沒有政府打壓,也面臨紙媒式微威脅。但當全球報章在武漢肺炎疫情下,為了持續營運而苦苦掙扎,瑞典最大報章「每日新聞報」(Dagens Nyheter)反而因疫得福。在疫症大流行之始,網上版訂閱人數急增,令該報創下本世紀最佳業績。
邊瘦身邊轉型:遍體鱗傷的媒體
近年來,Facebook 和 Google 各自承諾出資 3 億美元支持美國新聞出版業。隨著疫情重創經濟,Facebook 表示,將加速向陷入困境的地方報社提供 2,500 萬美元的緊急撥款。但這種魅力攻勢並沒有贏得所有人的支持。
包大人:社會運動後左派報章冒起
在過去的一個月,親中報章已完全顯示出其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的能力,未來這些傳媒的影響力將愈來愈大。
無廣告時代,「紐時」鶴立雞群之道
「蘋果日報」近年屢受政治打壓,再加上疫情導致社會不景氣,報紙及數碼新聞平台缺廣告,連帶讀者訂閱量急降 20 多萬,要借各界名人呼籲社會大眾繼續訂閱,以維持營運。世界各地報章同樣面臨經濟衰退、廣告量銳減的問題,最終似乎要回歸基本步,依賴讀者才能繼續生存。訂閱制頗為成功的「紐約時報」,早就深明此道。
包大人:訂閱蘋果日報的迷思
現時「蘋果日報」訂戶超過 60 萬,年收費用超過 3 億。一個傳媒吸引了城市近 10 分 1 巿民付錢訂閱,仍未能生存,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暴政」作者:這是民主的艱難時刻
不只香港,近年西方亦見網絡充斥假新聞,助長民粹主義崛起。這些都不禁令人憂慮,自由民主制會否「壽終正寢」。著有「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 20 堂課」、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 Timothy Snyder 上月接受「德國之聲」訪問,就不諱言道:「這是民主的艱難時刻。」
【印度一國一制】斷網後的新聞「自由」
記者採訪衝突現場,需要甚麼裝備?香港的話,除了攝影器材,護目鏡和防毒面具也是缺一不可。至於在突然被撤銷「一國兩制」的克什米爾地區,雖然行裝輕便得多,但除了一張紙一支筆,還得要一架電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