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曼克頓是當今全球經濟中樞,荷蘭人原本捷足先登在當地殖民,但約莫 350 年前,荷蘭竟為了如今默默無聞的印尼火山島 —— 班達群島,把曼克頓拱手讓予英國。這椿看似蝕大本的交易,其實關乎歐洲人趨之若騖的貴價奢侈品:香料。
大航海時代
|共5篇|
失落的金犀牛:重構非洲中世紀歷史
鹽造的城鎮、珊瑚造的清真寺、玻璃造的宮殿,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來自中世紀非洲的璀璨文明。法國歷史學兼考古學家 François-Xavier Fauvelle 專研鮮為人知的 8 至 15 世紀非洲,主張此時的非洲文明正值「黃金時代」,可與世界其他文明鼎足而立,成果最近翻譯成英文新書 The Golden Rhinoceros: Histories of the African Middle Ages。
從 17 世紀科幻小說,進入大航海時代的精神世界
17 世紀英國女小說家 Margaret Lucas Cavendish 於 1666 年撰寫小說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World, Called The Blazing-World,講述年輕女主角被綁架後,誤闖平行時空的星球,在人獸混種的世界登上女皇寶座,作品被視為科幻小說的先驅。如此天方夜譚的情節,看似是超現實,其實折射出 17 世紀歐洲殖民主義下的世界觀,從側面反映哥白尼革命後,知識界對無垠宇宙的妙思奇想。
尼泊爾國旗為何別樹一幟?
當今世上,絕大部分國旗都是長方形,圖案不外乎條紋、星星或十字架,顏色都以紅、白或藍為主,但明明沒有國際條例規管國旗樣式,為何設計卻如此趨同?就在這個國際舞台上,尼泊爾偏偏就是不跟從國際慣例,國旗以兩面大小不一的三角旗組合而成,形狀奇特,究竟是甚麼原因令尼泊爾國旗別樹一幟?
大航海時期幾乎滅絕的部族 證實尚存於世
大航海時期改變世界的面貌,同時也是血的歷史。歐洲人眼中的「新大陸」上,土著居民因各種原因迅速減少,在加勒比地區的泰諾族(Taíno)更一度被視為遭到滅族,直到最近,才有研究證實泰諾族後人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