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

|共34篇|

國家形象低落,該如何重塑?

上世紀 90 年代,哥倫比亞被視為「充滿毒品、綁架和殺戮」的國家;克羅地亞爆發時長 4 年的內戰,頹垣敗瓦隨處可見;盧旺達的種族大屠殺令人望之卻步…… 這些曾經歷低潮、醜聞滿佈和危機四伏的國家,現今已重回正軌,躍身成為世界旅遊熱點之一。扭轉國家形象絕非易事,「紐約時報」便嘗試分析它們的成功之道。

「新」的限期 —— 賣多久才算「舊」產品?

促銷手法多的是,標榜「最新」怕是至為有效,而又以日本人最為擅長。新產品、新發售、新型號,全都像有魔力一樣,令很多消費者忍不住手,乖乖掏腰包付錢。不過,「新」這個字到底用多久,才不致於從賣點變成騙局?「日本經濟新聞」早前分析當地的市場現況。

迪卡儂低成本之道:讓所有人都可參與運動

想要認真投入運動,未必如此簡單,想做就做,如何選購裝備便是障礙之一。即使有志運動,但昂貴的裝備總會嚇怕準買家,以有限的預算購置所需運動用品更是一門學問。眾多著名運動品牌中,以低價為目標的法國大型運動用品商迪卡儂(Decathlon),可能是不少人的選擇。正如迪卡儂美國營運總監 Sophie O’Kelly 所言:「迪卡儂的核心價值,在於讓所有人都能參與運動。」也許與港人全民運動的期望不謀而合。

成名之謎:為何牛油果能紅,青菜蘿蔔卻不能?

牛油果、羽衣甘藍、奇亞籽及藜麥等超級食物,近年紅遍全球,知名度超越荷里活明星。但是世上蔬果那麼多,為何這幾種能成為飲食界寵兒,創下數以十億計美元的收益,改變男女老幼的飲食習慣,青菜蘿蔔蘋果橙卻名氣平平,乏人追捧?更重要的是,這種食物界「明星效應」對我們有何影響?

萬物皆漲的年代,一場企業與消費者的心理遊戲

「訂價」是一場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心理遊戲。消費者在購物時買的不只是產品本身,從看上眼、議價、付費、擁有、到享受,是一連串影響心理變化的複雜決策過程,如何讓消費者感受到物超所值,而企業本身又能獲得足夠的利益,實有賴每個環節上的細緻調整。

電子化時代,Pentel 為何賣出更多文具?

當電子產品如此方便,自然少人買紙筆來用。對於傳統文具商,如斯變化堪稱致命。日本的 Pentel 並不例外,本土銷量一度減少 3 成。但意外的是,國內銷情約從 10 年前反彈,在香港的市場佔有率,亦見節節上升。Pentel 得以扭轉局勢,在少用文具的時代,持續賣出更多文具,靠的不僅是技術和創意,還有最基本的事 —— 對顧客用心。

廣告如何令你對垃圾食物上癮?

食物營銷的目的就是刺激渴求,如果消費者處於有情緒的狀態,感性的慾望就會戰勝理性的判斷,他們就會更容易被建議所左右,想要買東西的衝動更為強烈。因此垃圾食物公司會花許多時間和資源,想方設法令他們的產品和消費者的某種情緒、經驗或者生活的某個時刻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