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香蕉這樣便宜?

A+A-
圖片來源:Simona Granati/Corbis via Getty Images

一分錢,一分貨。然而,一磅香蕉,全世界也賣得愈來愈便宜。香蕉味道討好,營養豐富,但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其零售價每磅不過 70 美分左右。香港超市零售價約為每磅 4.2 港元。明明香蕉要遠洋進口,又容易熟透,為何仍能如此便宜?

香蕉原產於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公元前 300 多年首次由印度傳入古希臘。美國人在內戰時期已能購買香蕉,但當時的香蕉像今日的牛油果,昂貴且容易熟透變壞。在「香蕉:美國歷史(Bananas: An American History)」一書中,作者 Virginia Scott Jenkins 指出,當時一根香蕉約售 10 美分,相當於 2019 年的 2 美元。

波士頓果品公司(Boston Fruit Company)自 1885 年開始,在拉丁美洲購買土地種植香蕉。來自美國的水果公司向這些政府提供數千個就業機會,以及建設道路和購買化肥等資金。隨著香蕉需求激增,利潤也隨之增長,但香蕉貿易的「大茶飯」,建基於拉丁美洲低廉的工資水平上。水果公司亦努力克服銷售香蕉的物流困難,例如香蕉容易腐爛,於是他們出售同一天採摘的香蕉,因為它們會同一時間成熟,方便管理。供應商又利用溫度和乙烯氣體來調節香蕉的成熟時間

當具有強大的規模經濟和物流設施,零售商就能低成本買入香蕉。「新食品經濟(The New Food Economy)」記者 Joe Fassler 提出,香蕉這樣便宜的關鍵,部分亦在於零售商層面。香蕉容易腐爛,任由其在貨架上變壞是浪費金錢。Fassler 解釋:「因此,香蕉一直是一個批量遊戲:大量購買它們,在它們變壞之前以低價出售,希望在一批貨中賺一點錢。」

在土耳其一個溫室中,工人頂著接近攝氏 50 度的環境溫度工作。 圖片來源:Sezgin Pancar/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

對於美國人而言,他們很早便懷有香蕉作為廉價主食的概念。一旦公眾習慣了這種水平的價格,就很難再提高。由於食品雜貨商亦認為售賣香蕉不會賺到豐厚利潤,於是更多利用低價作為競爭工具,例如以極低毛利定價,甚或低於成本價出售,以吸引人流和提高顧客忠誠度。美國地區連鎖超市 Tops Markets 農產品和花卉主管 Jeff Cady 表示,畢竟顧客對於香蕉的胃口也有上限,提供更大折扣不會令消費者買回家囤積,香蕉因此長期維持在低價發售。

公平貿易倡議者爭論,香蕉的售價根本不能反映香蕉的真實成本。2017 年公佈的國際公平貿易報告,試圖計算香蕉的「真實成本」。研究採訪 4 個主要香蕉生產國:哥倫比亞、多明尼加、厄瓜多爾和秘魯的種植園的經理、工人和小生產者。研究提出,社會的「界外成本」並未反映在售價之中,主要與低工資和低工作保障有關。研究人員還發現與香蕉生產有關的一系列其他問題,包括童工和職業勞損。

該研究使用了 Ecoinvent 和世界糧食(World Food)生命週期評估的數據以及其他資料來源,以確定生產的環境成本,指出如果更多的資金能回流農場,則可以抵消和避免這些成本,例如可更好地保護土壤、減少農藥使用、建設適當的排水設施等,這些措施都要花錢。

該報告的結論是,每箱約重 40 磅的香蕉,約有 6.7 美元的成本(17%)並未反映在批發價之中。即使是公平貿易的香蕉,仍發現每箱約為 3.7 美元的「界外成本」,主要與環境破壞有關。那麼公平貿易能否在零售價再賣貴一點,來回贈生產商呢?答案是很困難。

以往許多公平貿易香蕉在美國定價 99 美分。99 美分是一組神奇數字,超過 1 美元的價錢,會大大降低消費者購買意欲,即使他們也關注香蕉的社會成本。總部位於費城的雜貨合作社 Weavers Way Co-op 總經理 Jon Roessor 說:「但現在已難以維持,你會看到有人將價格降到 89 或 79 美分,甚至更低。」

公平貿易香蕉在外觀和味道上與普通香蕉一樣,不同的是,前者額外售賣一種社會價值。要讓人願意多掏出一分幾毫,就需要讓更多人認識和認同公平貿易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