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共76篇|

中國購物平台 Temu,能與亞馬遜匹敵嗎?

去年 9 月面世的中國購物平台 Temu,以琳琅滿目的廉價商品作賣點,宣揚用戶「可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截至 5 月,其應用程式已在 48 個國家上架,在美國有超過 1 億活躍用戶。消費歷史學家 Wendy Woloson 認為,該平台滿足了美國人對便宜商品與新奇體驗的渴望。美國新聞網站 Vox 分析了該平台的興起。

印尼 TikTok Shop 重開是否好事?

TikTok 近日同意以投資總額 15 億美元與印尼 GoTo Group 成立合資公司,TikTok 的印尼網上商店業務將與 GoTo 的電子商務部門 Tokopedia 合併,讓 TikTok Shop 換個形式重返印尼市場。TikTok Shop 近年在印尼掀起電商和「直播帶貨」熱潮,卻因政府禁令而暫停運作,如今重開,對當地企業和經濟是否好事?

全國三分一人都穿二手衫,政府卻要禁止銷售……

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Owino 二手市場一直支撐著當地人的生活,商販以二手買賣維生,低薪打工族在此尋找性價比高的選擇。但未來政府可能會禁止銷售舊衣物,恐將切斷商販收入來源。透過從事商販工作以蓋房並撫養 12 個孩子的寡婦 Hadija Nakimuli 不禁問道:「如果停止賣二手衣物,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失竊頻繁、商品單一…… 日本無人店的發展困境

受疫情影響,24 小時無人店在日本蔚然成風,近來大型出版代理商亦加入行列,增設全天候自助書店。但針對這類商舖的盜竊案亦與日俱增,販賣冷凍餃子或貴價肉類的尤其受害,商品單一亦令吸引力漸減。部分店家在網上「緝兇」望收阻嚇作用,或去專門化來擴充客源,有些甚至走回頭路,招人顧店兼促銷。

唐吉訶德進軍全球的武器:握壽司與烤肉片

經營唐吉訶德的母公司泛太平洋國際控股(PPIH)從日本起家,如今門市遍佈亞洲,作為「日本的代表」,唐吉訶德已成為招攬國際旅客的招牌。許多訪日的觀光客都曾造訪海外門市,表示「也想到日本的門市看看」。不只能挹注日本門市的營收,還能帶來良性循環。

西進觸礁,TikTok 改到東南亞大展拳腳

TikTok 現為全球下載量最多的應用程式,但在美國這個最大市場及其他西方國家,以至於非洲大片地區,正面臨禁令威脅。為了擺脫困境,這個中資社交媒體已把總部遷至新加坡,著眼於擁有近 7 億消費者的東南亞市場。「經濟學人」分析,TikTok 涉足當地的電商大戰,將令其他對手付出高昂代價。

通脹下,瑕疵特價品是精明之選

超市內的特價貨架上,充斥著凹陷、快要過期,或是過季產品,一直吸引不少想要省錢,或是有冒險精神的消費者前往「尋寶」;美國更有專賣此類商品的店舖。隨著通脹、環保意識提高,以及品牌重塑,人們不再以購買瑕疵品為恥,這類店舖也吸引到更多新客。

自助收費缺點多多,為何依然無處不在?

去年美國一項民調顯示,67% 受訪者表示使用自助收銀機時,曾遇上訊號故障等阻滯,既不方便,還可能因而少買貨品;對經營者而言,這類機器的安裝和維修成本高昂,還多了人順手牽羊。但食品市場行銷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 年 29% 的食品零售交易經由自助收費系統處理,比前一年高 23%,顯示其愈趨普及。

【一英制品脫等於多少毫升?】英國人將面對量度單位難題

英國政府將於下星期公佈脫歐後的檢討,談及有關商販使用英制(Imperial measurements)量度單位銷售農產品,當局更有意透過自家量度單位,將英國文化帶回商店。然而,新一代英國已慣用升、克、米、厘米等公制(Metric measurements)單位,要換算成磅、品脫、碼、呎和吋等,恐會造成他們生活上的「錯亂」。

印度紙貴,危及書目多樣性

根據 Nielsen 的 2015 年書業報告,印度的市場規模約值 39 億美元,預計按年再增 20%。但事隔不到十年,全國人口已近 14 億之多,當地出版商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近月物價飆升令成本暴漲,固然令經營更為吃力。惟業界人士警告,書商亦因而愈發保守審慎,逐漸喪失書目多樣性(bibliodiversity)。

醫療行業拯救大型購物「死場」

疫情及防疫限制嚴重打擊零售業,不少店舖為求繼續經營,轉而售賣口罩及快速測試套裝。據商業雜誌 Fortune 報道,在美國,很多郊區大型購物中心 10 多年來本就經營困難,封鎖下更幾乎失去所有顧客。有醫療中心就想到改造這些「死場」,以應對龐大醫療需求。

超速、罰單、車禍:印度的 10 分鐘極速快遞

以「10 分鐘送貨到府」為招徠的初創公司,在過去半年於印度激增,為當地的雜貨送遞市場帶來巨變。但每次極速快遞的背後,都有派貨員的血汗和罰單。他們通常要在一天內完成指定送件量,方能獲公司發放獎金。面對更短的送貨時限,超速駕駛、違規轉彎、非法泊車等手段,淪為完成任務的「必要之惡」。

網購奇譚:喉糖沒貨,給你換成快速檢測套裝

全港菜價飆升,不少人改買外國蔬果。惟全球供應鏈混亂,英美超市亦見空架。部分網購用家更是困擾,非但訂的東西缺貨,還收到「無厘頭」的替代品,像是甜椒換成玫瑰、芝士通粉變了探熱針、喉糖改為快速檢測套裝,往往得物無所用。這類資源錯配或是人為,亦可能是演算法之過。

令和日本企業:我加價了,我不抱歉

過去,「加價」對日本人來說頗為陌生。大小商戶為了留客,總是非到萬不得已,才稍為賣貴點,甚至要為此道歉。但最近數月,從牛肉飯、廁紙到望遠鏡,都已經或準備加價。其中一些企業打破「傳統」,除了原材料價格暴漲所致,還因為它們相信,即使要人多花些錢,也不愁沒有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