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共11篇|

預防自殺,先要找出念頭何時出現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數字顯示,本港去年有多達 1,080 人自殺,是 2007 年以來的新高。防止悲劇一再發生成一大社會難題,過去的做法,主要是找出誰有自殺風險並施以援手,但多年來似乎成效不彰。西澳大學心理科學學院研究員 Michael Kyron 及負責研究的副校長 Andrew Page 近日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指,困難在於難以辨識誰有自殺傾向,即使知道,也難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支援,所以要防止自殺事件頻生,就先要找出自殺念頭何時出現。

經顱磁刺激: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面對社會局勢變化,加上經濟不景,人們面對極為嚴峻的壓力,令心理健康成為更加迫切的問題,其中香港就有超過 30 萬人患上抑鬱症,猶如可怕的都市病。醫學界一直研究各種對策,務求紓緩抑鬱症狀,其中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在今年 5 月起便提供名為「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的療法,嘗試以磁石治療抑鬱症。

炎炎夏日:熱浪如何威脅人們精神健康?

英國氣象局指,本週一、二,英格蘭部分地區氣溫高達攝氏 40 度,更發佈了史上首個紅色高溫警報,建議市民避免外出。去年,熱浪在英國造成超過 1,600 人超額死亡。近日香港天氣同樣酷熱,天文台亦一度發出「高溫天氣持續」特別提示。氣候變化下,這類熱浪或會愈來愈常見,除了要小心中暑,有專家更指出炎熱天氣會威脅精神健康。

老年抑鬱症:怕麻煩別人的罪疚感

見年老雙親時常忘東忘西,便以為是患了腦退化症?其實亦有可能是「老年抑鬱症」、一種因腦內神經遞質減少所引發的腦部疾病。雖然此病能治,但往往被當作老化或認知障礙,近年在日本,不少個案因而被耽誤治療而惡化。長年任職長者精神科的和田秀樹醫生,為社會敲起警號。

35 年來第一款抗抑鬱新藥,終獲通行

抑鬱症過去一直被形容為隱形殺手,轉念之間,足以讓患者尋短輕生。自 80 年代至今,全球仍未出現突破性治療藥物。不過,長達 35 年以來第一款新型抗抑鬱藥,近日終於通過安全審批。藥物專家表示,這款劃時代的新藥,效果顯著,並能迅速生效,或者能改變無數抑鬱症患者的命運。

Always、Completely、Nothing:從語言習慣看出你的抑鬱症狀

不同個案一再說明,抑鬱症會改變患者的一切行動習慣,從他們的睡眠到言行習慣,還有跟其他人的相處,尤其說話和表達自己的方式,有時會產生強烈和顯而易見的「抑鬱語言」。科學家一直試圖證實抑鬱症和語言之間的確切關係,在大數據時代的當下,幾分鐘時間就可以用電腦完成文本分析,促使人們發現過去可能遺漏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