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雜亂紛擾,藝術可能讓你安心?藝術家胡浚諺擅長油畫、繪畫靜物與風景,風格精細寫實,亦喜愛描繪光線的微妙變化,創作題材多以平實的日常生活為主。這次新藝潮畫廊舉行「午後五時:胡浚諺作品展」,正是展出家胡浚諺的 12 張靜物畫。此系列作品以花卉為主,午後五時的光線與家中的各種花卉,以其細膩的筆觸及柔和的色調呈現出寧靜的美,會為你帶來一絲平靜嗎?
油畫
|共12篇|
【展覽】許劍豪個展 「浮光」映照的世界
「浮光」是指水面或物體表面反射的光。藝術家許劍豪是次以「水」作為創作的主要元素,透過油畫展現一系列虛實構成的寓意式場景。畫中人在海中浮沉,描繪他們於不斷變幻的環境下尋覓、探索及面對無常時的狀態,這可說是畫家個人心境的寫照,也是世界的縮影。
林靖風:張寶華策劃、馮孟忠「物有所思」個展 —— 赤裸的樟腦
首次擔任策展一職的資深傳媒人張寶華與藝術家馮孟忠,攜手於「海港城.美術館」舉行一場名為「物有所思」的個人作品展,馮氏糅合自己對於物料的靈敏度,以木刻和油畫的形式,勾勒對於大自然的感悟。
【本土新藝術家】城市奇想 ── 破繭的「水石觀」
若說大自然是創作者的靈感來源或啟發,城市內的自然之物可引發怎樣的聯想?周頌聞與李婉說的創作範疇分別為西畫、國畫、盆景及概念藝術。這次由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和元創方(PMQ)合辦的「破繭 —— 香港新藝術家系列」中,她們以「水石觀」為題,透過畫作,抒發自己與城市、自然之間的關連與感受,重塑景物的意義。
當代華人藝術家如何以油畫寫意?
油畫是西方傳統繪畫,於歐洲文藝復興後始興盛,大多寫實、具象;東方則以水墨書畫寫意,表達對生活的嚮往。自 20 世紀開始,中西往來頻繁,亦有不少青年學子赴英國、法國等地學習西方油畫,經歷多年的發展,當代華人藝術家如何以油畫,展現獨特的東方色彩?
陰翳美學:黑暗是西方藝術之母
藝術史家宮下規久朗在著作「闇的美術史」提出,黑暗是西方藝術之母。古時大多數西方藝術都放在教堂展示,但教堂昏暗的環境卻帶來獨特的觀賞體驗,此條件限制培養藝術家敏感的光影觸覺,亦只有黑暗才能彰顯光的價值。
挪威名畫「吶喊」暗藏印尼火山巨爆異象?
印尼巽他海峽日前發生海嘯,相信由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引起,導致逾千人死傷。喀拉喀托火山威力不容小覬,1883 年曾發生史上最猛烈火山爆發,有美國物理學家甚至推斷,挪威畫家孟克名畫「吶喊」的血橙色天空,不純粹是恐慌情感的表現主義式再現,還寫實紀錄了喀拉喀托火山觸發的全球連鎖異象。
【星 CUP 人物】走出中西傳統畫風 陶傑用「國情」談藝術
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請來畫家劉國夫,談談中國現代油畫的表現。劉國夫誕生於傳統藝術文化重鎮南京,在西方傳來的媒介下作畫,如何表現中國的文化和藝術特質?陶傑又怎樣解讀這種新的繪畫語言?
藝術家們的愛恨情仇,煉就成優秀藝術?
我們總是認為,藝術家之間的感情關係混亂不堪,愛恨交纏又互相折磨,衍生的負面情緒能偶爾轉化成藝術,令人好奇作品背後的花邊故事。英國倫敦 Barbican Art Gallery 即將揭幕的專題展覽 Modern Couples: Art, Intimacy, and the Avant-garde,便將逾 40 多位藝術家之間的恩怨情仇,與他們的藝術創作關係娓娓道來。
陶傑:一張油畫透露的戲劇
所謂通識加上細節,還有戲劇的感性和美術的品味,不亦作如是觀?
小便藝術的演變
所謂「道在屎溺」,不僅指「道」的無所不在、每下愈況,即便放在藝術身上亦如是。小便題材的雕繪作品,隨文藝復興而興起,且經常暴露人物的性器官。繪畫對象有男有女,但更多的是以小孩為對象,學者們甚至特地賦予這些「童子尿」作品一個拉丁術語:puer mingens。人們透過便溺此一題材,隨時代發展,投射出從傳說、神聖到色慾、褻瀆等不同想像。
消失 500 年,曠世名畫升價百萬倍
被視為 21 世紀傳奇之一的古典名畫,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幅由私人擁有的達文西作品 —— 「救世主」(Salvator Mundi),被稱為達文西筆下的男版「蒙羅麗莎」。不過,真正的傳奇色彩,或不在畫布上,而可能是它長達 5 個世紀顛沛流離的落難史。這幅流落於市的畫作,曾多次易手,遭外行人肆意修改,耶穌的臉、頭髮和眉毛甚至都被油彩重塗,或是後來添加上去的。畢竟當時誰都沒想過如此「落俗」的畫作,居然禾稈蓋珍珠,是有 500 年歷史的達文西真跡。佳士得下個月便會在紐約拍賣這幅稀世珍品,目前估值已高達 1 億美元(約 7.8 億港元)。跟 1958 年蘇富比拍賣時的 45 英鎊(約 463 港元)成交價相比,帳面升幅超過 170 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