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新藝術家】城市奇想 ── 破繭的「水石觀」

A+A-
李婉說(左)與周頌聞為本地新藝術家,二人最近舉辦聯展,以「水石觀」為題,透過畫作,抒發自己與城市、自然之間的關連與感受。

若說大自然是創作者的靈感來源或啟發,城市內的自然之物可引發怎樣的聯想?周頌聞與李婉說的創作範疇分別為西畫、國畫、盆景及概念藝術。這次由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和元創方(PMQ)合辦的「破繭 —— 香港新藝術家系列」中,她們以「水石觀」為題,透過畫作,抒發自己與城市、自然之間的關連與感受,重塑景物的意義。

展覽開始前走進她們的工作室 —— 觀色研究所。「我們喜歡觀看東西及身邊的事物,再轉化為作品;色,不只是顏色,可以是景色,是所有東西。」她們說。在研究所內,她們把涉獵在眼中的東西消化、過濾後以不同材質和形式呈現出來。這次的展覽作品呈現的,正是她們對社會的感悟。

周頌聞的異想世界:骨頭與水

周頌聞的畫作用色大膽鮮豔,與眼前的她流露著的文靜氣息,大相逕庭。她視骨頭為人類最根本的形態,「在畢業作品中,我用了骨頭,因為我覺得這是人類最根本的一個象徵。身體上的皮膚好像一層紗;你張開口,可能代表你在笑,但其實也有很多 symbols。但若你撇除了皮膚,只有骨頭的時候,張開嘴就只是張開的意思而已。於是我用了骨頭,表達我的故事及感受。」自此,她的作品也是以骨頭為主軸。

周頌聞曾辦過「城中留白」展覽,當中作品也以骨頭為主軸。

因為我不是太喜歡說話,所以會透過畫作來表達。注重內心世界的感受,類似一個過程去記錄每個階段的自己在思考甚麼。」作畫就是她呈現自己心情與思緒。然而,她坦承早期的作品用色較為保守及偏向冷色調。

周頌聞的其中一幅作品以青色為主調。

周頌聞的其中兩個作品,一幅是青色,另一幅是以粉紅為主色調,她笑言:「我也有思考為何是這樣的用色,好像與自己的性格相反,也許是掩飾,又或者是現實中很多事情也不能達成,要在畫中實現。」

為何把骨頭與水結合?周頌聞說,畢業後,工作與創作同時進行,早上上班,晚上或閒日創作,這樣營營役役的某一天,看到河中的城市倒影,突然一陣風吹過,水中倒影變成另一個模樣,「忽然覺得那刻就像自己的人生。經歷很多東西後,風吹的一剎,(那些東西)就像幻影。就像我出來工作,想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一些東西,完成夢想,但往往因為外在因素,可能是風的影響(而無法改變),究竟是自己改變得到,還是我們需要配合外在世界,由外在環境塑造我的人生及方向?

這個瞬間,她把骨頭及水結合在一起,形成如今抽象的風格,她希望透過畫作去表達這樣的碰撞。

李婉說眼中的城樓景觀

李婉說的作品常把樓宇配以山水風格,並以油畫技巧來呈現。

是油畫也像山水畫,細看畫中的「石」,看見香港的高樓大廈。 李婉說學習西洋畫多年,並師從香港著名嶺南畫派大師黎明學習國畫,2016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舞台佈景及服裝設計。這系列的作品糅合了水墨畫及油畫的技巧。但為何會看見石中樓?

「讀演藝時,因為要做模型設計,我發現可以做一些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也可以將很多東西縮小,甚至創造一些不存在的東西,抒發自己感受或者內心世界。」她憶起,兒時很想擁有裝修得很好的房子,畢業後在社會工作時慢慢發現,擁有一間屋的難度愈來愈高。

「我回看我們展示的作品,某程度上也是在說兩個年輕人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時所面對的困難,她(關注的是)內心與現實的壓抑,我是關於住屋的問題。」不過把樓宇配以山水風格,並以油畫技巧來呈現,可源於她舞台設計的背景及研究住屋設計的興趣。其後她發現園林和盆景就是把一些自然或景觀縮小,把自然放進城市內的家或環境中,以便隨時欣賞。

李婉說在一次露營時發現,石頭原來很像城市內的樓房,因而嘗試把樓變成山水畫,從而漸漸發展出現時的風格與構想。除了畫作,她更為今次的展覽嘗試造出一個石一般的樓宇雕塑,嘗試讓觀眾理解她的思緒。

李婉說「逸涓」。

展覽詳情

破繭 —— 香港新藝術家系列

水石觀(周頌聞、李婉說)

  • 日期:2020 年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11 日
  • 時間:10:00 – 20:00
  • 地點:香港中環鴨巴甸街 35 號元創方 A 座 S414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