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甚少動物演化成企鵝般,能於冰冷的極地環境生存 —— 像皇帝企鵝擁有多層保溫羽毛、使血液保溫而交錯分佈的動、靜脈血管,還有可抵禦近攝氏零下 26 度低溫的腹部脂肪。誰又會想到,最近科學家重構企鵝數百萬年來的演化歷程,才揭曉其祖先竟是來自熱帶地區,還見證了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時期。
自然
|共24篇|
1914 年櫻島火山爆發:一場科學與傳統之爭
日本鹿兒島的櫻島火山,在當地前日(24 日)晚上 8 時 5 分左右爆發,當局事前已經呼籲居民緊急避難。櫻島作為全球最活躍火山之一,1914 年已發生過 20 世紀日本最嚴重火山爆發,結果觸發科學與傳統之爭 —— 當年監測部門預測失準,令部分村民無法及早疏散,有倖存者囑咐後人,寧可信靠傳統智慧避難;但這場災難亦為日本科學界提供大量數據,成為日本乃至國際火山學的里程碑。
放羊食草,可以防火
美國多地社區出現了山羊群不斷嚼食野草的奇景。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這是一種既環保且人與動物雙贏的除草方法,山羊可以「雜草放題」吃到飽,而在除草後居民亦可免受山火威脅。
城市如何利用自然之力預防洪災?
全球建築環境諮詢公司 Arup 月前發佈「全球海綿城市快照」調查報告,透過名為 Terrain 的人工智能和土地利用分析系統,分析面臨強降雨和嚴重洪水風險的 7 個主要城市,衡量城市空間管理過量水資源的能力。
TNFD 自然相關財務披露:環境風險不限於氣候,還有大自然
企業談 ESG 談得火熱,但過往 ESG 的 E 很多時側重氣候變化,ESG 儼然僅為「CSG」。無可否認,氣候風險和及應對氣候變化措施是最受關注的議題,多國證監機構逐漸加強氣候披露的要求和規範,最常見是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CFD)的披露建議,協助企業評估和披露氣候變化對企業未來營運的影響。環境保護則有不同面向,例如防止塑膠污染及維持生態多樣性等。3 月中,另一極具份量的「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便發佈了自願性自然相關財務披露草稿。
把雨林當成人來看待,乃保育之法?
全球有不少雨林獲當地政府列為國家公園,由官方管理、保育。紐西蘭北島尤瑞瓦拉雨林(Te Urewera)的國家公園地位,卻在 2014 年被撤銷 —— 因為尤瑞瓦拉在法律上取得與人類相同的地位,並由當地圖霍伊部落(Ngāi Tūhoe)任法定監護人。
地球之友:自然資源對環境風險投資至關重要
唯有透過企業以至金融投資者的共同努力,大自然才可以被保護、回復生氣及可持續地發展。方法之一,就是將自然資源成本納入估值。
【心明大義】生態攝影師棄英返港 留住香港自然美
今年 24 歲的黃遂心(Daphne)是一名全職生態攝影師,她常常揹著 20 公斤重的器材上山下海,趴在泥濘中捕捉珍貴畫面;安靜等待超過 12 小時,為的是拍攝一隻蟹、一隻貓頭鷹或一隻蜜蜂。
62 年後,破解蘇聯登山者神秘死亡事件
62 年前的 1959 年,俄羅斯中西部烏拉山脈,有 9 名登山者神秘死亡。此事以當時的領隊 Igor Dyatlov 命名,被稱為「佳特洛夫事件」。9 人死因多年來無法證實,人們曾提出多個解釋,由超自然的外星人降臨到陰謀論的核試驗都有。事隔多年,雜誌「自然」旗下期刊「地球與環境通訊」,就於上週四刊出瑞士學者的研究,以科學角度,解釋 9 人如何死於雪崩。
【本土新藝術家】城市奇想 ── 破繭的「水石觀」
若說大自然是創作者的靈感來源或啟發,城市內的自然之物可引發怎樣的聯想?周頌聞與李婉說的創作範疇分別為西畫、國畫、盆景及概念藝術。這次由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和元創方(PMQ)合辦的「破繭 —— 香港新藝術家系列」中,她們以「水石觀」為題,透過畫作,抒發自己與城市、自然之間的關連與感受,重塑景物的意義。
藝評:舞在大海與城市空間 —— 簡評「本地一手播」四個作品
疫症時代,現場演出停擺,網上的可能性被大大拓闊。「城市當代舞蹈團」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本地一手播』」今年就由戲院放映,改為網上放映。舞蹈錄像風潮已久,較之現場演出,其有三組極重要的元素相互交織而成 —— 身體或動作、空間與鏡頭。
燒山:澳洲防範山火之法
去年 9 月澳洲山火持續焚燒至今年初,全國約 186,152 平方公里土地遭焚燬,比敍利亞國土面積更大。一年過去,又到 9 月春季,山火威脅再次逼近。東南部新南威爾士州去年受災最嚴重,當地尤羅博達拉郡居民汲取災厄教訓,正努力預防山火。但控管燒除(controlled burn)的火焰,可能喚起部分人的不安。
收起保護傘,讓孩子到大自然中上一課
學無止境,常規教育總有無法滿足學生求知慾的地方,大自然就是其中一個課室和網上教學難以包攬的課題。澳洲各地有不同的自然學校,既為學童提供親親大自然的機會,同時學習課本不會教的事物。
藝評:感知的政治,重構的想像 —— 評「人造新北極」
在香港,一提到北極,腦海立即浮現的可能是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或是極地科學家於兇險環境探險研究之地,又或是觀看極光的夢想旅遊之地。然而,我們對北極的想像真的只能限制於此?著名丹麥藝團「無形旅舍」於今年世界文化藝術節呈獻的「人造新北極」,為香港帶來不一樣的北極以至世界的想像。
紅眼:Grand Maison 東京,Grand Acteur 木村
作為星級藝人的老字號,「Grand Acteur 木村」的經營之道殊不容易。年中無休,保持笑容,而且每年新劇都有收視壓力,想來,木村拓哉都真的食過不少夜粥。
自然美,愛自然才美
化妝品、護膚品等順著全球環保風潮,推出「無添加」、「自然美」等理念,並向有機方向發展。女生一定很明白,放上臉的東西,如果太多防腐劑、化學品等,會很傷皮膚的。那麼放入口的,當然就會更加小心,所以葡萄酒市場近期也開始刮起相應風潮。
訪問伊東豊雄:當今建築需恢復人類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伊東豊雄是日本當代在國際上最享負盛名的建築大師之一,他不但在 2013 年奪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殊榮,在 2016 年更成為紐約 MoMA 日本建築群星展的主角,其建築美學成就早獲全球肯定。年屆 77 的伊東豊雄至今仍孜孜不倦的創作,對世界建築的未來念茲在茲。他在與 *CUP 的訪談中強調,當今建築師應捨棄「征服自然」的現代主義心態,創造回復人與自然親密關係的建築。
微縮宇宙:日本苔蘚掀風潮
苔蘚,一種在日本山林間和日式庭園內常見的植物,近年愈來愈受日本人歡迎。有人形容苔蘚有治癒能力,有人認為苔蘚有無限商機,有人則見微知著,在苔蘚身上看到無垠宇宙的縮影。經營苔蘚專賣店的清村汪一便揚言:「我愛苔蘚更甚於女人,即使再沒有人欣賞苔蘚,我仍然會與苔蘚共存。」
無印設計:愈簡單愈多元,極簡背後的複雜工藝
「我們以一種設計來因應多樣化的價值觀。不是按照各種細微的需求開發多種商品,而是採用廣泛涵蓋所有需求的設計。」愈簡單的食材,愈考驗廚師的本事,對無印良品會長金井政明來說,極簡商品也是如此。
德國的祼體文化,正在消亡
在柏林西南部的湖泊 Krumme Lanke 旁邊,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一絲不掛,所有人都態然自若:不驚訝、不理會、不會在意身材是否火辣性感,但這種風氣是否能健康地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