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

|共50篇|

【學術研究】生活小貼士真的有用,還是你堅信它有用?

網絡文章及演講經常推薦「想減肥可用小一點的容器」、「工作中的正念可提高生產力」、「遠離 Facebook 可讓你更快樂」等改善生活的技巧,但實際上我們從不知道是否照做就有效。利物浦大學心理學教授 Ben Ambridge 近日在「衛報」撰文指,有關減肥、正念或社交媒體等的「生活方式科學」研究,在實驗設計上存在局限,受試者根深蒂固的想法或會直接影響實驗結果。

你我都是自虐狂?人們為何透過痛苦尋找快樂

在珠穆朗瑪峰上,現時堆積了超過 200 具屍體,大多是因為缺氧、體力不支,又或者各種意外而死亡的登山客。人們如想征服山峰就要跨越前人屍體,有研究指,平均每 20 名登頂的冒險家,就有一人無法回程,可是依然不斷會有後繼者冒生命危險勇闖山峰。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Paul Bloom 就在著作 The Sweet Spot,探討究竟人們為甚麼自願做一些令自己痛苦、甚至冒生命危險的事情。

多走走,做人更快樂

早在 18 世紀,歐洲貴族青年已盛行去「壯遊」(Grand Tour),長途跋涉漫遊各地作文化藝術交流,此舉在英國更被視為年輕貴族男性的成人禮。在 19 世紀,巴黎亦發展出「漫遊者」(flâneur)文化 —— 在街道上閒逛,觀看一切事物。時至今日,有研究更發現遊歷不同的城市區域,的確可令人更快樂,尤其是對青少年而言。

年賺幾多錢才能幸福?

無論「辛苦搵嚟志在食」或者「賺錢買花戴」,花錢享受能讓不少人快樂。在充滿銅臭的世界,幸福免不了跟收入扯上關係。過去有研究指,當人們的年收入達到 7.5 萬元(美元,下同)時,幸福感會趨於穩定,再多的錢也不會有太大改變。不過近年也有研究挑戰這個數字;亦有人認為,錢與幸福的關係,似乎取決不同人的身份、心態。

挪威冬奧稱霸心法

挪威在上屆平昌冬奧破紀錄奪得 39 面獎牌,而截至目前為止,該國在今屆亦已奪得 28 面獎牌,包括 13 面金牌,位列獎牌榜榜首,大幅拋離第二的德國。「華盛頓郵報」專文指出,人口僅 550 萬的小國之所能擊敗強國稱霸冬奧,主要原因是選手在沒有爭勝壓力下迎戰。

通往真正的快樂,先脫離「毒性正能量」?

近年,各國興起一股正向正念熱潮,有各種各樣的心靈書籍和思考訓練課程,鼓勵人們要追求積極人生,凡事以樂觀態度看待眼前問題。可是,過分強調正向思維,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 Brock Bastian 和澳洲聯邦大學的心理學講師 Ashley Humphrey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講解正向思維甚麼情況下會淪為「毒性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

Moyashi:美丽新世界 —— 快乐无罪,极权有理

(編按:文章語言為作者要求)当年笔者在付钱时,顺便买了硬皮精装版的「美丽新世界」和「我们」。简体字的反乌托邦作品莫名地增加了说服力,仿佛书本出版自身就成了一件行为艺术品。至于剩下的「1984」,旁边有个牌子说下个月才出版,不过没有所谓,反正那种极权都差不多过期了。

鄭立:美麗新世界 —— 馬照跑,舞照跳,人人有工返,個個有嘢 ___

「美麗新世界」的設定,有沒有感覺像瓦努阿圖一樣,是你想住的地方呢?可惜的是,沒有公司承包移民去未來的業務,但你可以買小說回來,一邊幻想,一邊返工,慢慢將世界變成這樣。只要香港人一直追求返工,世界總有一天會變成這樣的,香港人加油。

【Soul Monday】世道再難,快樂始終無罪

世上充斥錯誤、痛苦和不公義,很多人為之受難受罪。在一片憤怒和悲傷當中,當自己在生活上發生開心事,也會有種罪疚感,害怕表現出來會被認為麻木不仁。但專家重申,即使世道再難,快樂始終無罪。終日愁眉苦臉,非但於事無補,反而徒令彼此難過。在關心社會和追求幸福之間,從沒衝突,只需平衡。

我們最「快樂」?芬蘭人的獨特幸福論

最新一份「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上月出爐,芬蘭連續 4 年名列首位,即使疫症大流行之下,仍是幸福之最。全球人類羨慕妒忌恨,唯獨在這北歐國家的男女,卻對調查結果表現詫異,甚至反問「是真的嗎?」。皆因對於「美滿生活」,芬蘭人自有一套,這樣與人一較高下,更非他們所好。

Gloria Chung:快樂的相反是甚麼?不是憂傷也不是憤怒而是失去希望

快樂的另外一面,不是憤怒或者憂傷,因為當你憤怒或者憂傷,是基於你還在意,如果你還是在意,代表還有希望;快樂的相反是失去希望,無止境的冷漠,基本上就是虛無主義吧,失去希望會帶來精神的創傷和憂鬱,亦是所有 Addiction 的源頭,甚至會產生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