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權益

|共28篇|

如果動物有合法權益,世界會變成怎麼樣?

人類利用動物的範圍十分廣泛,除了食物、衣物及作為勞動力,某些避孕套品牌會含有牛奶蛋白成分,有些國家的銀紙會滲雜牛脂,現代紙張也可能會加入動物明膠來提高質量。李斯特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Steve Cooke 最近發表新書 What Are Animal Rights For?,提出一個思想實驗:如果動物有合法權益,世界會變成怎樣。

品牌紛紛停用袋鼠皮,原來是好心做壞事?

兩大運動用品公司 Nike 和 Puma 日前宣佈,今後停用袋鼠皮來製鞋。與此同時,美國一些議員正在推動禁售袋鼠製品的法案。多數澳洲人看來,上述舉動未免荒謬。袋鼠在其祖國,肉被當作食材,皮用來造袋、錢包和皮帶。生態學家亦普遍支持捕殺袋鼠,以及延伸的商業活動。為袋鼠好,到底是誰決定?

寵物產業:人們應否停止養寵物?

很多人視寵物為家人,而動物權益也愈受關注。近年甚至開始有人討論,人類是否有權擁有寵物。美國生物倫理學博士 Jessica Pierce 曾於 2015 年撰寫 Run, Spot, Run 一書,談及人類出於自身意願而將動物帶入生活,繼而決定牠們的外表、飲食、行為模式,甚至是否保留其性器官…… 他質疑為何寵物主人,可擁有或剝奪動物的自決權?

【Soul Monday】拯救囤積動物,改善貓狗生活

動物囤積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囤積者飼養大量動物,卻沒有為這些動物提供最基本的照顧。美國非牟利機構 Animal Legal Defense Fund 指,當地每年有多達 25 萬隻寵物遭受囤積虐待,長期處於營養不良、患病或受傷但未經治療等情況。近日,當地有動物收容機構成功救出 80 隻慘被囤積的小狗,機構希望牠們在脫離骯髒可怕的生活後,可以找到懂得愛惜牠們的主人。

實驗黑猩猩「被退休」,善意如何演變成無情?

黑猩猩 DNA 與人類極為接近,因此成為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的研究對象。但在侵入性研究中使用猿類有動物倫理爭議,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IH)自 2015 年起已停止對黑猩猩的侵入性研究,機構擁有及資助的黑猩猩均告「退休」。「國家地理雜誌」就報道,美國政府及私人實驗室多年來為生物醫學研究培育出大量黑猩猩,牠們在圈養環境中可以活 30 至 40 年,有些更長壽達 70 多歲;部分黑猩猩「退役」後的護理,成為問題。

【尊重生命】墨西哥漁民使用日本宰魚技術

每天早上,數百艘小漁船會聚集在墨西哥灣韋拉克魯斯(Veracruz)海岸線。多數漁民用網捕撈大量魚獲,魚一旦離開水面就會慢慢窒息死亡;也有漁民使用日本沿用幾個世紀的魚類屠宰技術「活締」(活き締め),減少對魚的創傷,魚肉保持新鮮的時間也因而較長,不但提高漁獲質素,更令當地漁業更可持續。

圈養海豚太殘忍,由機械海豚做替工?

水族館和海洋主題公園圈養鯨類動物作表演和觀賞用途之舉,向來為人詬病,指這是打著教育公眾的旗號,讓原本應在海洋自由生活的海豚,被困在有限的活動空間,甚或被迫訓練來表演。有見及此,美國有工程公司設計出機械海豚,其迫真的程度,或能解救牠們於被圈養的困境。

化廚餘為「食物」,昆蟲養殖業將成趨勢?

油炸蠍子、蟋蟀、蠶蛹……「昆蟲料理」雖富含蛋白質,但未必人人敢吃,若以昆蟲餵飼動物,又會否較易接受?南非開普敦市有一座「昆蟲牧場」,專門飼養昆蟲,以供給動物作為食糧。已成新興產業的昆蟲養殖(Insect Farming),究竟有何優勢?

日本動物咖啡店普及,6 萬人卻聯署叫停

動物咖啡店在日本如雨後春筍,除了貓狗主題店、人們陸續引進其他動物如迷你豬,甚至野生動物如狐獴、雪貂、貓頭鷹。動物主題咖啡店深受歡迎,與此同時亦有動物權益組織表示,日本的動物褔利政策尤有不足,欲採取法律行動亦苦無追溯權,擔憂店內動物的身心健康。

達文西是當年的環境保護主義者?

博學全才達文西的筆記本中,人像以外,還有不少大自然、植物及動物插圖。若非與當地生態有緊密聯繫,恐怕畫不出這些細膩的畫作。適逢達文西逝世 500 週年,各界學者開始重新審視達文西與現代的關係。在人人講求環保的年代,學術媒體 Conversation 就專文淺析,他與自然界如此深入接觸,可否稱得上是當時的環保主義者?

皮草面臨末日,但人造皮草可能更差?

過去多年,環保團體和愛護動物組織都大力呼籲棄用動物皮草,每逢大型時裝活動,場外的民眾激烈示威,屢見不鮮。而最近一年,曾代表著奢華風尚的皮草,明顯變得愈來愈不受高級時裝品牌及消費者歡迎。這種時裝界歷來最具爭議的衣料,從各種跡象看來,距離末日已然不遠。但順應而生的問題是,取代皮草的物料同樣令環保組織擔憂。

尼爾:「世界在變,我拒絕留在你的世界」

他是誰?他是 P.T. Barnum,約於一個半世紀之前,在美國創辦了一個巡迴馬戲團。或許,以「騙子」來批評這位曾經的傳奇人物,是有失公允的。因為,娛樂表演可以引人入勝,往往源自於娛樂家可以創造出讓人相信的擬真假象。故此,當歌舞電影「大娛樂家」以 Barnum 為主角,聲稱故事源自他的真實發跡史,或許我們不會驚訝,電影呈現的角度取向是:愛、夢想、眾生平等與多元共融。真實的 Barnum 在言行上有很多惹人爭議之處,例如他誇張地以奇人異士的表演為商機,究竟是利用與剝削著社會中的弱勢者?或是如同電影中所說的:Barnum 是平等看待不同種類的人,給予他們與眾不同的機會?

人類還應否豢養寵物?

當人類為動物爭取權益的浪潮增長到史無前例高度,有人開始進一步反思:我們人類是否還具有豢養寵物的權利?人類一方面不斷強調動物權益,另一方面又透過豢養剝奪其自主權。只因我們需要動物陪伴耍樂,便把牠們帶入人類生活,主宰其飲食、打扮、玩樂、生活和行為方式,甚至左右牠們生育器官的去留。

方俊傑:「玉子」── 食肉者的自欺與欺人

南韓導演奉俊昊,最新作品「玉子」有很多話要說。說到大財團偽善、說到人類的若無其事、也說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感情沒有仇恨,只有買賣,你出到一個合適的價錢,我甚麼也可以賣給你。賣家很醜惡,買家也不見得有甚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