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共71篇|

為何龍魚整容會成為時尚?

凸顯個人身家地位的方式有很多種,養貴價龍魚(香港又稱龍吐珠)是其中一種。深受權貴歡迎的亞洲龍魚,身價尊貴,人稱觀賞魚中的王族。若問身價為何,價碼大概可分兩種:買一條龍魚,可能花你幾千到百萬港元,另外「維修保養」每次又需要 500 至 700 港元不等 —— 說的是牠們的整容花費。是的,龍魚整容有價有市,應運而生的還有一眾龍魚界整容名醫。

要重拾方言,關鍵在意志

周六下午,爺孫共聚天倫,但卓老夫婦與 7 歲大的 Lavell,總是聊不到幾句,因為兩老講福建話,孫女卻只說英語,還有少許的華語。在新加坡,這種多代家庭難以溝通的尷尬局面,乃數十年來推行「去方言」政策的後遺症。福建話、廣東話甚至華語皆被拋棄,全民改學國際通用的英語。事到如今,華人社群失去長幼對話的橋樑,更失去文化上的根。

Live Norish:瑞典還是新加坡?

最近網上流傳名為「Sweden better or Singapore better?」的短片,引來不少迴響。來自瑞典的 Stefan 就公共交通工具﹑社區外觀﹑住屋供應等比較瑞典及新加坡的分別,Stefan 特別欣賞新加坡的樓房外牆沒有塗鴉,地鐵車廂乾淨,城市在晚上依然安全,總括而言他認為新加坡是理想的居住城市,反之瑞典不如想像中舒適。

非洲正靜默變天

12 月 9 日,當梁振英宣佈不尋求連任的同時,西非國家加納(Ghana)選舉剛過,主要反對黨領袖 Nana Akufo-Addo 揚言「對勝選有信心」,後來果不其然。近年大宗商品價格大跌,嚴重打擊如加納和委內瑞拉一類原材料出口國經濟,反對黨的勝利或許是社會變革的先兆。非洲其他地區同樣面臨變革挑戰,除了經濟問題,還有民主與獨裁的拉鋸。

公共交通應該退役?

智能城市是否需要公共交通工具?一邊廂,Uber、GoGoVan 一類召車程式在港日益普遍,的士為求存也演變出「八折的」和「泥鯭的」(同一目的地,等齊人開車),雖未合法但確實便利;另一邊廂,港鐵票價永遠「可加可加」、高鐵強硬開工、擴增關愛座、何文田站出口離奇偏僻等等,反映所謂「公共交通」完全漠視民意,反而私營交通更加貼近民情(又例如九巴推出即日回程八折優惠)。究竟公共交通還有無存在的必要?

蛋白:今天風很多

「Because Chinese is basically uncool!」不止一位新加坡的本地好友告訴我。中文在此地淪為鄉愁、職業工具、考試必需。它是年輕人的「聽得懂」,和「不想說」,是低俗的華文節目和過時的張燈結彩、敲鑼舞獅的混合印象。新加坡人對中文的「誤判」背後,當然有諸多原因了。

蛋白:第三類觀光人士

機場,一座城市裡城市特徵最少的地方。混雜著逃離感與新鮮感。新加坡樟宜機場不出半小時即可抵達。安全、潔淨、端莊、包容。從高中至現在,我目睹了一座航廈的廢棄,另一座從無到興起。新增航廈頂部巧用日光,聰明節能。高天花板、自然光、舒適溫度使人放鬆,有科學依據的。

進擊的 Apple Pay:無現金世代來臨?

現在人人機不離手,沒帶銀包比沒帶手機還大可能。兩大的手機生產商蘋果與三星便看準時機,各自推出行動支付服務,即 Apple Pay 與 Samsung Pay。 雖然有傳 Apple Pay 今年將登陸香港,但一直只聞樓梯響,而新加坡在本月卻再有多五間主要銀行提供 Apple Pay服務,新加坡能繼續領先,走向無現金世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