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塞浦路斯海濱城市帕福斯(Paphos)的一座山丘上,有一間流浪貓收容所。武漢肺炎疫情下,許多居民離開該島,家貓卻被留下。收容所義工眼見大量貓隻遭遺棄,感到無比苦惱。救援中心 Tala Cats 營運者 Dawn Foote 痛心地說:「家貓被遺棄的情況增加約 30%,牠們原先都有主人、備受愛護及照顧。」
寵物
|共40篇|
你的樣貌如何,狗不在乎
與愛犬深情互望時,主人可能會覺得牠們能讀懂自己臉上的喜怒哀樂。但近日一項針對大腦活動的研究發現,人的後枕或正面,對狗隻來說差別不大。簡單來說,狗隻並非靠臉認人,或以此辨識人類情緒。
【Soul Monday】無家者的寵物助無家者上樓
在英國,為數不少的無家者會飼養寵物,在無家生活中與動物相依為命,建立起深厚感情。即使得到入住收容所的機會,能否攜帶寵物,也成為他們最大的顧慮。一間慈善機構為鼓勵更多無家者離開街道上惡劣的居住環境,正推動收容所成為寵物友善的空間。
【*CUPodcast】二次大戰初,英國曾發生一場「寵物大屠殺」?
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人或會做好儲糧、執拾細軟等準備,但寵物在戰火之下何去何從?1939 年的英國政府為了保護動物,成立專責委員會並向民眾發出建議:若無法將家畜送到鄉郊請託他人照護,則最好結束牠們的生命。如此的建議加上戰爭帶來的衝擊,英國在同年向德國宣戰僅一星期,已經有 75 萬隻動物被送往人道毀滅。
【*CUPodcast】邪惡的科學之一:可愛得想吃掉他?
小動物的大眼睛、大頭、臉蛋、短手短腳⋯⋯這些被視為可愛的生理特徵,喚起我們照顧他們的本能與衝動。然而,當我們浸淫在他們的可愛時,常有人說想捏揉他們、把他們一口吃掉。這些人是天生的虐待狂嗎?
不用過慮,看見可愛生物時有這樣的想法份屬正常,研究人員將這種現象命名為「可愛侵略性」。
【Soul Monday】鴿子與小狗成為朋友的原因
跨物種的友誼是寓言或卡通片中的常見劇情,但原來現實中也存在著這種奇妙的友誼。在美國,不能飛的鴿子與舉步維艱的小狗一見如故,成為互相取暖的朋友。這對好朋友吸引熱心人士向牠們所屬的動物治療機構捐款,令更多有缺陷動物可以接受手術,改變悲慘命運。
瑞士的貓梯
貓與人除了是寵物和主人、主子和奴才之外,在瑞士更發展出「室友」關係。家貓可以隨時出門,沿著貓樓梯,自由探索世界,或到訪其他貓的家,倦了就回家休息。居於瑞士的德國攝影師,就拍下這種為貓福祉衍生出的創意建築。
【Soul Monday】幼犬普拉提籌款助退伍軍人脫離傷痛
愈來愈多人會與寵物一起做運動,美國一間普拉提訓練室就提供「幼犬普拉提(Puppy Pilates)」,只要支付 25 美元,即可在與幼犬玩耍,同時做普拉提。收益將撥捐退伍軍人犬隻計劃,訓練幼犬成為創傷性壓力後遺症(PTSD)服務犬。經認證的服務犬能夠應對退伍軍人的焦慮,包括能夠在公共場所留意他們情況,將他們從噩夢中喚醒等。
別失望!貓其實很依賴你?
貓看來厭世傲慢,難以馴服;人類與貓的關係,永遠像是主子與貓奴,頂多也只是像室友。但有新研究表明,貓其實是外冷內熱的社交動物。
當你倍感壓力時,家裡的狗狗也有所感受
回到家,因工作上的壓力而心情極差。這時家裡的狗狗上前討摸,並發出「嗚嗚」的聲音,彷彿牠也知道你的處境。近來一項研究發現,當主人倍感壓力的時候,他們並不孤單,他們飼養的狗隻也會感受得到。
日本動物咖啡店普及,6 萬人卻聯署叫停
動物咖啡店在日本如雨後春筍,除了貓狗主題店、人們陸續引進其他動物如迷你豬,甚至野生動物如狐獴、雪貂、貓頭鷹。動物主題咖啡店深受歡迎,與此同時亦有動物權益組織表示,日本的動物褔利政策尤有不足,欲採取法律行動亦苦無追溯權,擔憂店內動物的身心健康。
Tinder 與動保組織合作,為棄養動物尋找絕配
動物保護組織多以小規模經營,在宣傳領養資訊上時有困窘。在社交媒體出現後,組織或熱心人士能自發創建領養群組,資訊比以前更流通。印度的動保組織面對同樣情況,交友程式 Tinder 就與他們合作,推出特別活動,為棄養動物尋找絕配。
狗是人類忠實老朋友,但為何我們總忽略牠們的心思?
人類與狗相處起碼 14,000 年,但我們過去卻甚少會參透狗隻的心思,直到近 20 年,有關狗隻的認知行為和心理學書籍,方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演化人類學家撰文分析,人類開始關心狗隻心理背後,究竟透露了甚麼訊息?
【Soul Monday】將貓影片推上大銀幕的人
近 800 人同坐美國威斯康辛州一間歷史悠久的電影院中,只為觀看網上貓隻影片結集 —— 貓明星的影響力何以由網上延伸到電影院?
貓的天性,是否心理變態?
人生最犯賤的其中一個決定,就是養貓。或者不少自居「貓奴」的飼養者,都有相當精彩的切身體會。無論怎樣呵護備、悉心照料,「主人」都有不領情的時候。任性、冷漠,難以捉摸,都是貓的天性。貓的殘酷無情,滿不在乎地玩弄人類感情,是否心理變態(Psychopaths)?加洲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貓科動物行為研究員 Maria Delgado,卻舉出一些更為專業的見解,她認為,當我們把貓視為冷漠而態度惡劣的小動物時,其實隱含了把牠們跟其他寵物 —— 例如狗的比較。
人類的好朋友,是野生生物的大敵?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但對野生動物來說,卻未必如此。一份刊於學術期刊「生物保護」的研究指,狗隻已造成 11 種野外脊椎生物的滅絕,同時對全球近 200 種物種構成潛在威脅。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狗隻是貓及大鼠屬以外,已知由人類引入的第三大掠食者。
中美貿易戰之貓狗也當災
中美貿易戰由影響大豆到豬腳,對中國民生的負面影響已逐步浮現,現在連家貓家犬也被牽扯進來。本來吃美國洋貨的中國貓狗,現在正面臨糧草將斷的危機。
貓,即將在紐西蘭滅絕?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是來自日本的小說和改編電影,以貓作為主題「失去與珍惜」的象徵。但現實中沒有惡魔,也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卻確實有一群人提議貓應該在紐西蘭消失。如果說故事裡主角可以以此換取一天壽命,這群人想要換取的又是甚麼?
為何龍魚整容會成為時尚?
凸顯個人身家地位的方式有很多種,養貴價龍魚(香港又稱龍吐珠)是其中一種。深受權貴歡迎的亞洲龍魚,身價尊貴,人稱觀賞魚中的王族。若問身價為何,價碼大概可分兩種:買一條龍魚,可能花你幾千到百萬港元,另外「維修保養」每次又需要 500 至 700 港元不等 —— 說的是牠們的整容花費。是的,龍魚整容有價有市,應運而生的還有一眾龍魚界整容名醫。
貓狗食素糧,這可行嗎?
素食產品在人類世界確有其市場。而日本的「國菌」麹菌,最近亦成為新型寵物食品的關鍵成分。這種真菌很普遍,在醬油、味噌和清酒中都會找到。研發該寵物食品的公司 Wild Earth 聯合創辦人 Ryan Bethencourt,希望能夠由此改變動物飼料的未來,探索純素的寵物食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