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

|共34篇|

愛看吃播影片,只因吃飯時只得自己一個?

獨自吃飯已是平常事,但略嫌一個人吃太孤寂?可以隨時開 YouTube 看「吃播」—— 一種 3、4 年前開始在南韓興起的吃飯影片。影片主角自拍準備食材到吃飯的過程,內容雖然簡單,但已有數百萬人觀看。究竟為何有人會沉迷於看他人吃飯呢?「衛報」記者 Daniel Lavelle 給予的解釋是:要獨自吃飯的人愈來愈多。

隨機殺人犯的「病根」—— 大都市的孤獨和絕望

從 10 年前的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到上週末的新幹線隨機殺人案,日本一再發生這類防不勝防的奪命慘劇。輿論議論紛紛該如何在公眾場所加強保安,而新潟青陵大學的大學院社會心理學教授碓井真史則認為,要真正做到防範於未然,得先明白因何促成隨機殺人。他近日就此兩案撰文分析,指出大都市的孤獨和絕望,就是凶手們的「病根」。

日本養老異象:「監獄是我的綠洲」

牢獄生活已然成為日本養老的一環。日本政府統計數據顯示,監獄囚犯中的老人百分比年年創新高,目前幾乎每 5 個女囚就有 1 個是年屆 65 歲以上的長者。愈來愈多獨居無緣的貧窮老人們因高買被定罪收監,而且即使刑滿出獄亦不惜再犯,寧當階下囚,不做自由人,不圖別的,只為安老。

潘度琳:九百萬種的孤獨和寂寞

讀到有關英國設立孤獨事務大臣一職,不免有點唏噓。這大概是地球上第一個孤獨事務大臣,沒有先例可循或前車可鑑,在現代社會中的悲哀誕生。寂寞是人類社會當前的重大議題。恆常感到寂寞的英國人達到 900 萬之多,而且佈滿各年齡及階層 —— 老年人 1 個月不跟人說話連繫;有大約一半的殘疾人士會無緣無故感到寂寞;超過一半的家長亦曾經面對寂寞問題而感到不知所措;感到寂寞及被孤立的比例更達 6 成……以一人之力面對龐大的孤獨人口,本來就是一件很孤獨的事。

孤獨部長之必要

常聽到人說人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去,所以應學習接受並享受孤獨,由此聽聽自己內心所想,或是自行解決問題。但早前英國卻反其道而行,任命體育和公民社會部長 Tracey Crouch 為孤獨部長(Minister for Loneliness),以解決 9 百萬英國人,特別是長者、醫護人員或是失去至親的人經常感到孤獨的情況。不過,有人覺得孤獨是人類的共性(有時笑人「獨」也不為過),所以對英國的舉動十分驚訝。事實在公共衛生範疇中,人際關係是重點處理的部分,因孤獨久而久之也會演變成為流行病,所以不容忽視。

潘度琳:一個人吃飯

在網上讀過一篇文章才知道,單獨吃飯的人的飢餓感會比一般人高,而且吃完又很快會餓。根據研究分析,由於社會變得愈來愈複雜,吃一頓飯有時也會變成激烈的討論,少不免要附和別人的價值觀,才可換取一刻安寧,因此寧可獨自吃飯的人愈來愈多。但由於跟外界的連結被切斷,令這些人產生了孤立感,漸漸便會透過增加食量來尋求慰藉。

忙者榮耀?你大可不必太 Social?

中文有一精警詞語 ——「應酬」,表示交際往來,又帶有勉強應付、不得已而為之的意思。現代社會強調社交力,日本甚至有年輕白領花錢請來陌生人裝作 Girl’s talk 聚會。但真正花費精力的,也許就是每週不間斷的應酬。英國自由撰稿人 Madeleine Dore 在 BBC Capital 專題中表示,從她的採訪經驗中,包括訪問藝術家、作家、創意企業家等等,關於他們的成功之道,總有一個常見的答案:「Well,我沒有社交生活。」

人愈大,愈少朋友?

不少年過 30 的人,都有如此感慨:身邊的朋友好像愈來愈少了。近日紐約時報重登 2012 年一篇由文化記者 Alex Williams 撰寫的文章,編輯注曰:「雖然文章陳舊,但所探討的主題卻永不過時。」Williams 在文中寫道:「無論你有多少朋友,最終會感到一個宿命:20 歲時期到處能認識到交心摯友(B.F.F.)的年代已經過去。現在則只能結交泛泛之交:算是朋友的朋友(K.O.F.)。」

這樣的孤獨患者,你認識嗎?

吃飯逛街看電影都能一人成行,旁人的眼光卻都訴說著:你沒人陪,你有問題。不是社交技巧糟糕,就是被社會遺棄。但最新研究反駁,這不一定屬實。科學家指出,部份離群獨處者或是對社會提示(social cue)非一般敏感,為了自我保護,選擇疏遠人群。很多人對孤獨無法宣之於口,但醫學界警告,若把這種情緒置之不理,恐會有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