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

|共10篇|

日本何時出現「家庭」?

日本的「家庭」是甚麼時候被發明呢?自古以來?因為有武家更有大名,歷史書中戰國時代總是哪一家在打哪一家。但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事實:日本平民直到明治初年才獲批准擁有姓氏。「家庭」對於一般日本人,是明治開國才被發明的概念,屈指算起來才百多年的歷史。

Moyashi:明治近代空間的誕生

「在東京裡,令三四郎為之震驚的事數之不盡。首先震驚的是電車的嗚嗚聲,然後是鳴叫的瞬間,在電車湧上湧落的人群。當中令他最為震驚的是,無論走到多遠,仍然在走不出東京的範圍⋯⋯所有的東西都正在被摧毀,同時又正在被建設,事物激烈地變動著。」這是明治 41 年在「朝日新聞」中,夏目漱石的連載小說「三四郎」的情節。九州出身的主角所目睹的,是 20 世紀初、日本最初的都市建設。摧毀與建設的交替間,都市的邊界如同倒在桌面的液體般不斷擴張,最終成為統一全國的時空間。

Moyashi:日式洗太平地

「建設文明街道」,這番話聽起來非常美好。但底層平民無技術無財產,居於長屋非其所願,乃不得而為之。於是在警察積極介入的都市規劃裡,不符合文明景觀的「細民」就被排除。下層民眾被塑造成危害帝都的壞分子,與明治大正的國家現代化藍圖脫節,屬於文明外部、急需切除的毒瘤。

Moyashi:明治最底層

關於日本明治維新的記述多是浪漫壯闊,工業革命、國家現代化、新知識輸入,充滿帝國崛起的氣勢。但富強的帝國表象下,朝不保夕的底層民眾仍隱藏在陰影中。明治中期的東京有所謂「帝都三大貧民窟」:下谷萬年町、四谷鮫橋、芝網浜町。國家富起來的背後,是失落的平民百姓。

出格設計,帶動明治拓展超大型藍海

賣得比人貴,卻賣得比人多。明治(meiji)的朱古力「THE Chocolate」(ザ・チョコレート)就有這種魔力。

以往在日本超市發售的朱古力,多數是 100 日元左右(約為 7 港元)的便宜貨。明治卻在去年 9 月推出「The Chocolate」時,把建議零售價定於 237 日元。豈料在短短 1 年內,賣出多達 3,000 萬份,預計 2020 年將可增至 1.2 億份,近日更正式進軍香港市場。「The Chocolate」不只令明治市值創歷史新高,其出格且備受高層批評的包裝更成為一種潮流,讓明治開拓成人市場,掀起高級朱古力熱潮。

「砍!」:明治獲利創新高的經營心法

2011 年 4 月,由於長期經營不善,加上 331 大地震、工廠受到計劃性制電的影響,明治控股的經營利潤率下滑至 1.8%,食品部門甚至只剩 1.2%,比起業界平均足足少了將近一半。「靠著只剩一半的獲利,無法在競爭中勝出!」明治社長川村和夫下決心改革。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提高獲利。該如何做到?首先就是像蘋果創辦人喬布斯 1996 年重回行政總裁位置後所做的事:砍掉不賺錢的品項。

Moyashi:一個時代的終結與開始

適逢這個千載難逢的年份,日本政府當然不會錯過舉行紀念活動的機會。「明治 150 周年」的重心就是在於學習「明治精神」,在時代更替的轉捩點裡,回首過去的成功例子——「你看,明治日本面對比現今更動盪的年代,也能夠成功現代化、工業化,今天的我們也必能乘上時代的浪頭」諸如此類。回首一個半世紀前的明治,不禁令人聯想到日本軍國歷史,尤其是二戰時期種種不愉快的事情。於是有人指,學習「明治精神」,是要軍國主義復辟的意思嗎?明治工業現代化及國家中央集權的結果,是帝國主義;還是安倍在民望低迷的情況下搞的小手段?也有人認為他借「明治開化」的類比宣傳,暗示自己可以帶領日本步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