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之下,社會的生產、資源分配及商品交易,在社會及共產主義眼中,造成剝削工人、擴大貧富差距等問題。因此,在經濟哲學上,無論社會主義(Socialism)或共產主義(Communism),均提倡公有制,反對私有制。儘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基本立場上有相近之處,但兩者之間仍有重要分別。
工人階級
|共8篇|
陶傑:中國小農社會的基礎和基因
中國「改革開放」40 年,不斷「探索」,成為今日局面,似乎尚未找到自己的「中國夢」。一切由大陸人在「富起來」之後,棄玩卡拉 OK、連同香港消費者,喜歡一種叫做「鬥地主」的撲克牌遊戲說起。甚麼叫做「鬥地主」?是用來「紀念」1949 年之後一場翻天覆地的社會大變革。
來一場癱瘓城市的大罷工
100 年前的加拿大城市溫尼伯,工人為爭取勞工權益而發動大罷工,癱瘓城市運作,歷時 26 日,成為該國歷史上最大規模工業行動。雖然罷工以血腥鎮壓收場,工人們更遭到秋後算帳,但行動所贏得的民心,卻在長遠為改革播下了種子。
陶傑:英語國家為何對共產主義有免疫力?
自從馬克思共產黨宣言以來,共產主義為何從未在西方的英語國家成為主流?
歐洲官僚和人民的雙語記
有學者認為,馬克龍和勒龐的對立,是一部歐洲當代的「雙語記」。
50 年為一轉,黃背心運動是 1968 年五月風暴的翻版?
1968 年 5 月,法國爆發規模浩大的學生騷動與工人運動,癱瘓全國;事隔剛好 50 年,一場「黃背心運動」意外席捲全國,矛頭直指總統馬克龍。不少輿論慨嘆,自 1968 年以後,巴黎未曾陷入過如斯街頭暴力,但政治哲學家 Antonio Negri 以至昔日學生領袖 Daniel Cohn-Bendit 都認為,兩者性質不可同日而語。
亢泰:英國資本家日子不好過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從來都不掩飾其經濟制度。而 19 世紀,在英國產生的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有巨大影響。資本家僱用工人,一個出錢,一個賣力,看來公平合理,但是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一說,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欺負人。有些國家就此發生革命,目的在於改變這種不合理的情形。但能否達到目的,眾目睽睽,不再這裡多說。
亢泰:你屬於甚麼階級
倫敦經濟學院的賽麥克教授寫了一本書——「二十一世紀的社會階級」,其中他詳細論述了對 161,000 個英國人的分析,列舉許多調查結果,讓讀者自己去做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