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官僚和人民的雙語記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法國爆發黃背心風暴,總統馬克龍向示威者做出重大讓步:包括將 1,500 歐元的最低工資再提升 100 歐元,以及暫緩對大部分退休人士徵收附加稅。

他的讓步總算換來示威規模的銳減(由 12 月 15 日的 66,000 人下降至 12 月 22 日的 30,000 人),但民意調查顯示,國民陣線(Rassemblement Nationale)瑪琳勒龐的支持度則顯著上升。國民陣線的支持率,比馬克龍的政黨,多出 18 到 24 個百分點。明年 5 月是歐洲議會選舉,該選舉將被視為不僅是對馬克龍的公投,也是測試法國人是否支持總統聲稱「強大歐盟才是法國最好的盟友,同時保持高福利主義國家」的理念。

研究法國政治的美國學者 Art Goldhammer 認為,馬克龍和勒龐的對立,是一部歐洲當代的「雙語記」(a tale of two languages)。

Goldhammer 形容,馬克龍說的語言,是歐洲技術官僚八股文(deracinated language)。馬克龍出身法國以培養高級文官為目標的精英學校,曾經擔任併購銀行家。在他的圈子裡,用語委婉是社交規矩,他們不說廢財產稅,而說「激勵投資」(incentivizing investment);不說減企業稅、減退休金,而說「恢復競爭力」(restoring competitiveness)。在法國選民聽來,馬克龍流利的經濟論有一點「德國口音」:他的改革大計,主要是借用德國的「議程 2010」(Agenda 2010),以削弱對工作的保護主義,減退休金和失業救濟。他的詞彙當中,「結構性改革」意思是「不勞無獲」,只有眼前願意犧牲,才能希望收穫於未來。

馬克龍勝出總統大選,是因為將這些技術官僚的體面官話,包裝成提升士氣的告誡。問題是,在健身的時候,辛勞和收穫的是同一具軀體。但是在政治上,這句話就不免穿崩,因為辛勞和收穫的往往是不同的人群。馬克龍使用這種語言,是將個人的辛勞痛苦,變戲法一樣說成是集體的收穫和得益。引發黃背心運動的加燃油稅,也被包裝為向「催谷生態過度」付出代價,為集體利益買單。向退休金徵稅,也可以有助終結年輕人失業造成的禍患。他的政綱,概括而言,就是長痛不如短痛。

有黃背心示威者高舉標語:「我們的意見也很重要」。 圖片來源:路透社

而勒龐的語言截然不同:是一種市井、帶著高盧的鄉音,對於那些自認被社會拋棄的失敗者而言,簡潔易明,而他們往往就是那些辛勞者,為其他人帶來收穫。這些所謂的「其他人」,勒龐認為就是傲慢的精英,而馬克龍正是他們的最佳代表。馬克龍這個「金童子」,在勒龐看來,無異於精英階層和制度所寵壞的孩子。

法國人專好惡搞英式文化(Anglicism),譬如最近流行的一個用語 parler cash,意思是開門見山。勒龐在黃背心運動時候說:國王沒有穿衣服(le roi est nu,直指馬克龍候選總統的時候,自稱專業人士,經濟專家,一絲不苟,過分嚴謹,事實上,他乃業餘,全無準備,優柔寡斷。

勒龐會否藉此報復?因為在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上,馬克龍曾把她批得體無完膚,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攻擊她有意退出歐元區的政策。眼下馬克龍的政策,也遭到一眾黃背心的砲轟,勒龐因為是外行,黃背心群眾反而沒有人向她開火。

「馬克龍思想」的核心是假設法國的問題,是因為和歐洲其他盟友的步伐不一致。一個前任高級政務官匿名在 Slate 發表文章:馬克龍思想的推動力,是感覺法國的現狀不正常,尤其是在公帑開銷和社會保障領域的層次,言下之意,法國理應變得和歐洲其他盟友一樣,法國的回報則是歐盟將取代各成員國本身,在國家安全和經濟規管運作上彌補不足。

當然,馬克龍小心翼翼。面對法國民眾的聲音,他終於有所妥協,稱自己只認同「能給予保護的歐盟」;並調整自己的政治形象,以進步主義(progressive)自居,相對於勒龐和意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的「民族主義」。

目前為止,歐盟並沒有將馬克龍的意見當真,歐盟無意調整為保護者的角色,最多是執行人。法國和歐洲其他成員國的語言分歧愈來愈大。就 Goldhammer 所見,歐洲其他國家領袖,似乎都認同馬克龍自己就黃背心運動對法國民族性的批評,即「高盧人頑固不化」(Gauls resistant to change)。

馬克龍的幕僚 Pierre Person 正在為 2019 年歐洲議會選舉制訂策略,聲稱成功與否,取決於他們的政黨能否說服選民歐盟將提供保護。選民正如總統所稱,他們的憤怒是源於恐懼「資本主義的極度自由化」(ultra-liberalism),將導致中產階級向下流動。

馬克龍願意聆聽黃背心的聲音,但是在歐盟議會,唯一的語言是技術官僚的體面官話,法國的動盪,未曾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大本營引起迴響。他們依然堅持一套模式適用於所有人,沒有必要做出改變。歐盟對馬克龍的改革十分警惕,上月中馬克龍建議歐盟增加預算,遭到冷待。如果馬克龍想在這場對抗民粹主義的鬥爭中取勝,他當然需要盟友。但是歐盟依然刻意掩飾自身和意大利「民粹政府」的分歧,對於民眾的反對聲音,未有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