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

|共46篇|

德國右翼民粹黨地方選舉首度獲勝 —— 選民想甚麼?

德國松訥貝格上月 25 日開始成為全國頭條,因當地人在地方選舉,選出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候選人塞塞爾曼(Robert Sesselmann)。政界人物形容,另類選擇黨首次贏得地方首長職位是「敲響民主警鐘」,甚至有評論認為選民「故意支持納粹思想主導的極右破壞政黨」,但諉過選民容易,瞭解選民真正想法及對執政聯盟的不滿才是要務。

德國政變陰謀 —— 狂想抑或警號?

德國警方在週三(7 日)的大規模突撃行動中,共拘捕 25 人,涉嫌發動政變推翻政府。被捕者有退伍軍人、現役特種部隊成員、另類選擇黨(AfD)的前聯邦議院議員 Birgit Malsack-Winkemann 等人,此外還有一名身份「與別不同」的人物 —— 曾統治今天圖林根州的羅伊斯家族後人海因里希十三世(Heinrich XIII P. R.)。據指他會在計劃中的「帝國公民運動」政變成功後出任德國政府領導人。政變究竟是君主制宣揚者的復辟狂想,抑或值得警剔的威脅?

反戰又反美,德國左右兩派槍頭一致?

最近兩個月每逢週一晚上,德國東部數十個城市和鄉鎮都有集會,表達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至美國從中作梗的不滿。主辦這些抗議活動的團體,既有激進左派,也有民粹右翼。「金融時報」引述專家分析,經濟危機惡化及德俄複雜關係等因素,似乎正化解傳統政治的對抗,融合成一股反對現狀的新力量,只是就民主角度來看,未必是件好事。

右翼浪潮下一個席捲的地方:意大利

傳統左翼大國瑞典在今年大選變天,走極右路線的瑞典民主黨一躍成為第二大黨,右翼聯盟亦取得執政權。歐美的政治學家都繼續關注,這一股右翼浪潮會不會席捲更多國家。結果在 9 月 25 日,意大利舉行大選,當地極右政黨意大利兄弟黨(Fratelli d’Italia)及其右翼盟友取得大勝,令歐洲政局再起變數。

傳統左翼大國變天:瑞典右翼政黨抬頭

提到北歐,很多人會想起當地多國運行已久的社會民主主義制度,對內透過高稅收和高福利政策,消除貧富不均,對外則相對包容接納難民。瑞典就是北歐福利國家的佼佼者,當地的社會民主黨在 1930 年起,大部分時間都在執政聯盟當中。不過剛過去的大選,瑞典的右翼政黨聯盟強勢崛起,奪取執政權,可能為當地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法國大選:分左右翼已過時

媒體分析民意調查,指馬克龍目前僅以 52% 支持度領先對手 5%,選情似乎比五年前更艱難,不過在巴黎生活了 12 年的英國作家 Gavin Mortimer 觀察法國不同年齡、階層選民的投票取向,認為不論誰獲勝,都要面對一個分裂的法國,而這種分裂,並不以左右翼為界。

德國政黨 —— 傳統左右政治光譜不適用?

德國聯邦議院下月大選,有意見認為結果難以預測。「德國之聲」報道指,近年默克爾及所屬政黨基民盟(CDU)已脫離保守派立場;另一大黨、中間偏左的社民黨(SPD)則失去工人階級選民支持,傳統以左、右劃分政黨的政治光譜,箇中差異已在默克爾年代變得模糊。

經濟自由榜上無名:DQ 香港的傳統基金會是誰?

為證明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過去特區政府熱衷引用「經濟自由指數」,皆因香港曾連續 25 年高踞榜首,但今年卻被視為無異於中國其他城市,由「年年攞第一」落得榜上無名。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理應是天公地道,但陳茂波卻又批評,評級機構美國傳統基金會有意識形態偏見,究竟指控是否合理?傳統基金會又是甚麼背景?

區隔不可怕,人類最恐懼是同質化?

古往今來,無數哲人都夢想要建立一個摒棄邊界、和諧平等的理想世界。但美國布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奇絲(Holly Case)卻提出異議,她宣稱人類並不真正懼怕有區隔而分裂的世界,人類真正的恐懼是差異被消弭,萬事萬物喪失獨特性的同質化世界,這種恐懼甚至是超越左右翼政治分野。

Moyashi:活動議題騎劫指南

6 月 13 日晚,東京涉谷街頭舉行了一場港人的反逃犯條例示威大會,超過 2 千人響應,參加者不乏日本人。活動主辦人元山仁士郎表示,是次的行動是為了告訴大家,香港的學生正冒著催淚彈與橡膠子彈,為日本有的集會與言論自由而戰鬥。

西班牙大選:極右政黨進入主流?

西班牙國會大選結束,除了誰主政局,極右政黨聲音黨(Vox)在大選期間亦極受關注。該黨取得超過 1 成選票,預計取得 24 個國會議席,是軍政府年代結束以來,首次有極右政黨進入國會。英國「衛報」報道指,聲音黨在是次大選的崛起,代表「西班牙例外論」經已結束 —— 近年席捲歐洲的極右政治風潮,終於來到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