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

|共10篇|

退休保障制度:專制國家必行之道

打工仔退休後,自然會失去一大部分相對穩定的生計來源,很多都需要依賴個人積蓄和公私營退休金過活。退休保障制度之穩健,對普羅大眾的福祉至關重要。挪威奧斯陸大學政治學家 Carl Henrik Knutsen 和 Magnus Rasmussen 就在學術期刊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撰文,嘗試驗證退休金制度與專制國家的政治穩定,存在甚麼樣的關係。

Ryan Fung:加拿大退休金撤出中國與香港的意義

香港資本市場傳出壞消息,加拿大退休基金 OTPP 據報上週起關閉駐港中國股票投資團隊,對金融中心地位的形象看似構成一定程度影響,因為傳統以來,退休金一直在資本市場扮演重要角色。在 ESG 大行其道的年代,退休金更是責任投資市場(Responsible Investing)的驅動力量。

【全球老化】不止法國,中國也要提高退休年齡

法國政府強推將法定退休年齡由 62 提高至 64 歲,希望延長人們的工作生涯,為退休基金帶來更多收入並延遲支付退休金,減輕相關財政系統的壓力,因而激起連串示威及罷工。面臨類似困境的並非只有法國;在中國,自 1950 年代以來女、男最早分別可在 50 和 60 歲退休,惟這項多年未變的政策,正隨著退休大軍增加而耗盡地方政府資金。

Ryan Fung:養老金和保險金在 ESG 市場的角色

養老金和保險資金傳統以來一直是責任投資市場的兩大驅動力量。根據美國 2018 年數據,54% 的 ESG 投資者來自公共部門,養老金佔比重,還有 37% 的 ESG 投資者來自保險資管行業;同一年,瑞士 ESG 投資者中,58% 來自保險資管,29% 來自公共養老金,還有 10% 來自企業年金。

70 歲才退休,德國人願意嗎?

一如很多發展國家,德國正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劇減及退休金缺口問題,將成經濟及社會沉重負擔。當局把法定退休年齡再三延長,最近甚至提議提高至 70 歲。長命 80 歲,工作 50 年,德人會否願意這樣渡過一生?數據顯示,離開職場的年紀反而有提早的趨勢。想要活到老、做到老的人,似乎並沒那麼多。

人口不斷老化,如可保持養老金的可持續性?

戰後嬰兒潮一代步入暮年、平均預期壽命增長,使得人口老化成為全球趨勢。面對新挑戰,調整退休政策亦無可厚非。但要令退休保障政策得以延續,只削減福利開支是否可行?公共衛生學者 Michael K. Gusmano 和 Kieke G. H. Okma,去年 10 月於學術期刊 Hastings Center Report 共同撰文,認為並不能藉增加長者及家庭的財務負擔,或大幅削減公共福利,以維持養老金制度的可負擔性。

安倍經濟學關鍵:80 歲退休

「退休?大概到 80 多歲才會考慮吧。」任職護理員, 72 歲的鈴木洋伯伯這樣說,順帶一提,他的公司還有個年屆 86 歲的婆婆同事。日本人平均壽命連續 20 年冠絕全球,人口老化同樣首屈一指,四分之一以上日本人超過 65 歲。面對勞動人口不斷萎縮,政府鼓勵已婚婦女重投職場無功而還,未來前輩們可能真的做到 80 歲。

亢泰:英國資本家日子不好過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從來都不掩飾其經濟制度。而 19 世紀,在英國產生的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有巨大影響。資本家僱用工人,一個出錢,一個賣力,看來公平合理,但是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一說,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欺負人。有些國家就此發生革命,目的在於改變這種不合理的情形。但能否達到目的,眾目睽睽,不再這裡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