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篇|

【展覽】「meow painter」—— 畫家、貓與大自然

與貓相處是兩位畫家的日常,曹夕的創作以繪畫和藝術玩具為主,貓是主體,但亦不乏各種自然景色;另一位畫家 chinochinochino 則以繪畫及裝置為創作媒體,探索光影、各種質感及紋理,並以此為創作的切入點。兩位畫家的聯合個展「meow painter」在一九九九藝術空間展出,他們從生活取材,把所思所感化作實體。這裡不只是畫作與藝術品,亦像是兩位畫家的對話。

首席捕鼠大臣,何以勇敢驅趕狐狸?

英國內閣辦公室首席捕鼠大臣拉里(Larry),早前在唐寧街上趕走一隻狐狸。拉里一直深受大眾喜愛,有媒體形容為牠「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到底是愛還是責任,驅使一隻貓對抗比自己大的動物?英國「衛報」就訪問專家,解釋這位將要迎來第 5 位首相的拉里勇敢行為。

人類對貓過敏的反應,會突然消失?

花生、奶製品、麩質麵粉、雞蛋、貓,都可以是致敏原。專家們對過敏的發生機制有充足了解:體內免疫系統錯誤將無害物質,標識為危險並攻擊,促使免疫細胞們產生免疫球蛋白 E(IgE)抗體。IgE 再將致敏原帶到其他負責防禦的細胞和分子上,導致刺激,釋放包括組織胺(histamine)在內,大量促進發炎信號,可能引發瘙癢、紅腫、血管擴張、黏液大量分泌。最嚴重的情況下,這些過敏反應可能致死。不過,無論是花粉、食物,甚至寵物,隨時間過去,有些人原有的過敏反應竟會消失,有時也可能神秘地發生,卻難以解釋。

【Soul Monday】拯救囤積動物,改善貓狗生活

動物囤積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囤積者飼養大量動物,卻沒有為這些動物提供最基本的照顧。美國非牟利機構 Animal Legal Defense Fund 指,當地每年有多達 25 萬隻寵物遭受囤積虐待,長期處於營養不良、患病或受傷但未經治療等情況。近日,當地有動物收容機構成功救出 80 隻慘被囤積的小狗,機構希望牠們在脫離骯髒可怕的生活後,可以找到懂得愛惜牠們的主人。

​​在圖書館打工的貓

如果你曾在某地的圖書館遇過貓,看到牠們在一排排書架之間遊走或打盹,那麼你已見證了一個可追溯至幾千年前的傳統。而數世紀以來,貓都是世界各地的圖書館要員。牠們至今仍是 —— 儘管一直有反對聲音要將牠們趕走。

貓之島危機:人口老化

幾年前才有報道指,以「貓之島」聞名的日本男木島,由於野貓繁殖過剩滋生各種問題,令島民決意為島上貓兒全部絕育。時移世易,同在瀨戶內海、曾被稱為「貓之樂園」的真鍋島,貓隻數目如今大幅減少,小貓難見一隻。這個現象的成因,竟然還是困擾全國的老問題 —— 人口老化。

神秘喵星人:黑貓為何會象徵不幸?

每到萬聖節,除了通街很容易見到南瓜和驚慄片cosplay,偶爾也會見到可愛的黑貓裝飾。黑貓明明外表高貴,理應人見人愛,可是在西方文化中卻慘成厄運的象徵,傳說只要黑貓從一個人面前走過,就會有倒楣事降臨到那人身上。福坦莫大學的倫理學教授 Elizabeth Yuko 就撰文分析背後的成因。

流浪貓在街頭生活並不容易

流浪貓在街頭浪蕩看似自由,但居無定所的生活其實並不容易。牠們既要避開忙碌的交通、被施虐者或其他動物傷害,也要面對誤食危險垃圾及疾病等威脅,所以大多數街貓捱不過去,在 1 歲之前就不幸離世。澳洲梅鐸大學及昆士蘭大學的生物科學專家近日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講解人類要怎樣做,才可解救這一群沒有貓奴照顧的流浪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