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 19 日是癸卯兔年前的年廿八,這是一個「洗邋遢」的日子,這次為了配合兔的形象,就以「洗白白」為題。有趣的是,「洗白白」總要有兩個「白」,少了一個「白」,就變成了「洗白」即英語的「whitewash」。「whitewash」其實很普遍,它可以是刪除某些名字的記憶。
沙漠
|共9篇|
草原生水痘?專家再拆解納米比亞仙女圈
麥田圈是人為惡作劇抑或非人為現象,一直眾說紛紜。非洲南部國家納米比亞也有另一種怪圈「仙女圈」(Fairy circle),形成原因成謎,科學家多年來提出不同假設,例如地下含有揮發性或有毒物質、土壤具放射性 、地底白蟻嚙食植物、死去的植物釋放有毒氣體等等。近日哥廷根大學自然學家 Stephan Getzin 等學者發表於期刊「植物生態學、演化和系統學」(PPEES)的研究再交出了另一個解釋 —— 植物缺水。
炎熱沙漠穿長袍,為何不會中暑?
炎熱的夏季,除了補充水分,職安健等廣告也會呼籲戶外工作者穿淺色通爽衣物,因深色衣物比淺色更易吸收熱力、通爽的短袖亦有助散熱。但對沙漠遊牧民族貝都因人(Bedouin)而言,消暑衣著卻是衣物深淺不拘的長袍。
杜拜為何要在沙漠上種植作物?
在氣候變幻莫測的年代,農業的種植條件愈來愈惡劣,收成也愈來愈沒有保障。目前世界上只有 11% 的土地用於作物生產,若可在沙漠上種植,或有助解決糧食問題。位處世界上最乾旱地區的科學家已逐步想出解決方案,像是引入可用海水灌溉,而且在不太肥沃的土地上仍能茁壯成長的作物,以提高糧食產量,同時應付未來對超級食物的龐大需求。
假龜殼可以救龜仔?
烏鴉在人類居住地找到穩定的食物、水及適合築巢的地方,得以繁衍。但同時,人類生活破壞了陸龜棲息地,還令牠們的天敵烏鴉數量增加。美國「大西洋」雜誌報道指,生態環境保護者正考慮以假龜殼引導烏鴉遠離烏龜。
撒哈拉沙漠原來是人造的?
在萬年前,撒哈拉沙漠原是一片濕潤綠洲?撒哈拉落得今日沙塵滾滾景貌,原來是人類的錯?首爾大學的考古學家 David Wright 近日於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質疑撒哈拉沙漠是因地球軌道及自然植被變更而成的主流理論,並提出人為因素是撒哈拉地區的荒漠化重要緣由。
掩耳盜鈴的中國沙漠「傳奇」
中國政府於沙漠化並非視若無睹,例如在 70 年代末啟動的「三北防護林工程」,自 1978 年起便種植了超過 660 億棵樹,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造林項目,惜其成效不彰。這究竟是天災使然,無可逆轉,還是別有內情?牛津大學地理學家 Troy Sternberg 早前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便表示:人禍大於天災。
甜美生活 盡在火星
美國太空總署近日發表報告指,火星擁有的海量資源足夠支持人類定居,看來人類移民火星指日可待。儘管距離真正遷徙的大日子最少還有幾十載,美國有藝術家在沙漠不毛之地畫地「紮營」,還邀請各路有心人,一同極地預演火星生活。
當這地球沒有沙
炎炎夏日,宜去沙灘暢泳、曬太陽打排球。然而,這刻踏上軟綿綿的沙丘,下一刻可能消失?現時,世界上不只有糧食短缺,由於有犯罪集團有組織地從河岸、沙灘偷走大量沙粒,不少小島因此而消失,連沙都逐漸成為稀有品。多年之後,可能一沙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