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否試過,面對危難生死關頭,時間好像突然放慢,環境也在瞬間寂靜?英國心理學家 Steve Taylor 歸納自己與讀者的經驗,發現很多經歷過生死關頭的人都有相似經驗。究竟是集體錯覺,還是人類大腦機制有獨特的時間感知方式?
危機
|共10篇|
鄭立:驚爆危機 TSR —— 當香港真的陷入戰爭前緣時
香港不僅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一部分,香港也是全世界人過去集體回憶的一部分,香港曾經刻在世界各國的遊客的記憶裡,是 20 世紀的代表,也是大家感情的一部分。而這個作品比起其他作品,並不僅僅想在作品中帶人來香港觀光,也投射了作者對於自己人生一部分的香港,那種感情與憂慮。
提升「逆境商數」的五個方法
挫折既然難以避免,能夠多快復原就決定了你的人生能有多高成就。IQ 與 EQ 或許泰半是天生,AQ 卻能經由後天的鍛鍊來強化,美國心理學會就發展出了一套計畫,供一般民眾自我鍛鍊韌性之用。
廖康宇:創意之都 —— 倫敦背後的危機
近年倫敦的生活質素不斷下跌,除了因爲是空氣污染、交通擠塞的問題,還有香港人感同身受的租金飆升、快樂指數下降等等。但能影響創意產業發展的,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問題。
包大人:九巴車禍 —— 大型事故的危機處理
上星期九巴車禍,震動全城,政府和巴士公司除路祭多了一個靈位和初時誤報司機安全紀錄外,在處理死傷者、家屬善後支援、事後調查等皆沒有怎麼出現重大的出錯,可算是四平八穩。
為何人對災難如此好奇?
從上班途中路過的嚴重車禍,到日本連環殺人肢解凶案,甚至紐約曼克頓恐襲……毫無切身關係的天災人禍,人總會駐足觀望事態發展或追看後續新聞報道,難以壓抑好奇。這些消亡和破壞如此慘痛殘酷,卻似乎有股莫名的魔力,奪去人們所有的注意,甚至急於搜尋事件的前因後果。科學家認為,如斯心態並非單純的八卦,更多是源於求生的天性。
末日任務:防止火山爆發
人類為口奔馳,每日忙於生計。人類也為生存而忙,忙於應對氣候變化、水資源危機、食物危機⋯⋯科學家上天下海後,又要為地底的危機擔憂 —— 位於地底的火山,正是令美國太空總署惴惴不安的文明威脅。
遺忘危機
“A crisis is when you can’t say ‘Let’s forget the whole thing’.”
– From “Murphy’s Law Book Two” by Arthur Bloch, American writer
危機就是當你不能再說:「讓我們忘記一切吧。」
– 出自「梅菲定律II」,編者布洛赫(美國作家)
遇難時,本能會害死你
海嘯來襲時,冒死搶救超市的酒。客機發生火警,逃出機艙後仍待在附近,盯著火勢忙於自拍…… 此等形同「送死」的荒謬行為,近年常見於災場。當事人被轟腦殘無常識,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些純屬人之常情。人類在巨大壓力之下,反而會作出自毀性的決定。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大難不死,往往是基於「沒做甚麼」,而非「做了甚麼」。
當這地球沒有沙
炎炎夏日,宜去沙灘暢泳、曬太陽打排球。然而,這刻踏上軟綿綿的沙丘,下一刻可能消失?現時,世界上不只有糧食短缺,由於有犯罪集團有組織地從河岸、沙灘偷走大量沙粒,不少小島因此而消失,連沙都逐漸成為稀有品。多年之後,可能一沙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