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

|共24篇|

「多重危機」:骨牌式災難是否只發生在這世代?

經歷數年疫情蹂躪,全球經濟愈見不明朗。新冷戰繃緊局勢下,俄羅斯趁機入侵烏克蘭,引發各地糧食危機;中東又起以哈衝突的新火頭。在窮於應對連串天災人禍時,國際社會愈見顧此失彼,「多重危機」(Polycrisis)成為近年的熱門概念,以描述人類當前窘境。究竟我們是否落入歷史的例外狀態?當前面對的危機,跟我們祖先又可有不同?

美股金融危機:矽谷銀行到底發生甚麼事?

美國矽谷銀行(SVB Financial)3 月 9 日宣佈計劃集資 17.5 億美元(約 136.5 億港元),包括發行 12.5 億美元新股及 5 億美元債務證券。消息拖累其股價在常規交易時段下跌 60%,收報 106.04 美元,更在盤後交易繼續暴跌;10 日,加州金融保障及創新局(DFPI)宣佈關閉銀行,並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存款。矽谷銀行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對亞洲股市影響如何?

【*CUPodcast】ESG 傾呢啲:甚麼是糧食危機?與香港距離有多近?

眾所周知,香港人的糧食絕大部分依靠進口,惟疫情已對糧食供應鏈造成壓力,隨後全球兩大糧倉俄烏爆發戰爭,使糧食危機雪上加霜,各國通脹高企不下。更甚者,受氣候變化影響,年內歐洲熱浪、澳洲水災、美西大旱等極端天氣頻繁,亦對農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糧食安全,原來與餓的距離,可以很近。這次「ESG 傾呢啲」將分析糧食危機的成因與狀況,並嘗試解構氣候危機與糧食安全的關係。

綠色和平:酷熱天氣襲全球,別看輕已上升的約 1.2°C

海洋多一滴水可能微不足道、樹林少一塊樹葉可能沒有人會察覺,但這個「多一個唔多,少一個唔少」的概念,並不能套用於全球溫度之上。皆因一度之差,可以是天淵之別,造成人命傷亡。工業革命至今,氣候變化令全球溫度上升了約 1.2°C,已令全球出現愈來愈頻密及嚴重的極端天氣。

Ryan Fung:香港熱不可耐,太陽能不能

不應對氣候危機,香港不單止要飽受高溫折磨,沿岸地區更會被淹沒。可是,上屆政府提出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所提到的幾項措施最終也是捉襟見肘。當中也未有提及如何在香港發展可再生能源上,好好利用太陽能。再者,所謂關注氣候問題的政府官員,永遠只懂得詭辯,活像一個「氣候演員」,嘥鬼氣。

如何讓孩子跟機械人相處?

各種家居雜務機械人大舉進駐不同家庭,為家居生活平添便利。小林強調,她關心的是那些正在生活上與人為伴的社交機械人(social robot)。為人提供同伴,正是社交機械人面世原因,但「同伴」意味人類容易將其擬人化。她引用大阪大學教授,機械人學學者石黑浩提出,假如人視機械人有靈魂, 機械人就有靈魂。問題在於,人們應否如此看待機械人。

台灣的危機,日本可幫忙?

中國以「武統」姿態,不斷向台灣施加軍事、外交及經濟壓力,美國的台海戰略部署,自然成為局勢發展的關鍵。不過,美國戰略國際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高級顧問、日本多摩大學客席教授 Brad Glosserman 認為,台灣對日本的國家安全至為重要。故一海之隔的日本亦隱隱為台灣憂心,但礙於同時尋求與中國建立積極合作關係,日本正陷入能如何支持台灣的困窘中。

美國衰落?從獨立到崛起,伴隨美國 200 餘年的憂患意識

「美國民主末日」、「美國世紀落幕」、「美國時代告終」諸如此類的標題,近來散見各大美國報章評論,彷彿美國大勢已去。美國史學家 Maurizio Valsania 文章卻提醒,早在美國獨立之初、還未榮登世界霸權之時,輿論已經憂心國運衰落,這股悲情其實伴隨美國成長 200 多年。

我們正面臨一場生命危機

截至 7 月 22 日,全球已有超過 1,500 萬人確診感染武漢肺炎,逾 61 萬人死亡。康復者要面對後遺症的風險,死者親友則要承受莫大悲痛,其他人也要迎接可怕的經濟寒冬。有醫學專家指出,疲情已遠超於公共衛生問題,而是一場人類共同面對的生命危機(life crisis)。

鄭立:驚爆危機 TSR —— 當香港真的陷入戰爭前緣時

香港不僅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一部分,香港也是全世界人過去集體回憶的一部分,香港曾經刻在世界各國的遊客的記憶裡,是 20 世紀的代表,也是大家感情的一部分。而這個作品比起其他作品,並不僅僅想在作品中帶人來香港觀光,也投射了作者對於自己人生一部分的香港,那種感情與憂慮。

為何人對災難如此好奇?

從上班途中路過的嚴重車禍,到日本連環殺人肢解凶案,甚至紐約曼克頓恐襲……毫無切身關係的天災人禍,人總會駐足觀望事態發展或追看後續新聞報道,難以壓抑好奇。這些消亡和破壞如此慘痛殘酷,卻似乎有股莫名的魔力,奪去人們所有的注意,甚至急於搜尋事件的前因後果。科學家認為,如斯心態並非單純的八卦,更多是源於求生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