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於 20 年前初現,當時推動者希望為不同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直到今天,3D 打印經機械設計後,再利用不同的材料,像塑膠、金屬、樹脂、食物等,即可如工匠巧手般製作出工藝品,甚至機械零件、建材及美食;用於醫療上,更可救人一命。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數據,2018 年全球售出 140 萬台 3D 打印機,預計到 2027 年將增長到 800 萬台,終有一天會包攬所有領域。
器官
|共7篇|
李衍蒨:殯儀師與殺人犯(下)
這場惡夢總算完結了,但因一己私利而對死者家屬留下的傷痕,是囚禁多少年、賠償多少錢都補償不了的。
人造血液:日本再生醫療界的阿波羅計劃
Megakaryon 掌握核心的細胞分化技術,在此基礎上與外部企業合作,大量製造血小板,然後向醫院提供沒有傳染病隱患、可以穩定供應的輸血用血小板,未來就能大量取代捐血方式。根據預估,人造血小板最快 2020 年可能就會流入病患的動脈。
異種移植:人豬換心將成真?
,對於科學家和一眾苦苦等候心臟移植續命的末期病者來說,以豬心替換人類心臟,既不獵奇亦不可怕,甚至冀望它盡快實現成真正的醫療技術,解決人類的致命疾病。專家預料,異種移植將會是一個非常值得引入醫院的項目:「無數病人都在等候器官移植,但遺憾的是,他們等到最後都無法得到。」對於異種移植手術,他同樣顯得信心十足:「可能有朝一日,有些病人會受惠於這種器官移植技術。」
人獸合體:增加器官供應?
適逢妄圖創造最強人類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誕生 200 週年,美國一班科學家似乎有特別的方法響應——人造半人獸。這群科學家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培育出擁有人類器官的牲畜——喀邁拉胚胎(Chimera),一可利用這個更貼近人類構造的「新物種」進行病毒研究,二可使用培育所得的器官,救治等待器官捐贈等到下世的病人。
3D 打印器官 非移植之用?
日本的 Fasotec 目前用 3D 打印技術製造高度逼真的器官模型,並非用於器官移植,而是為外科醫生訓練所用。這些器官模型與真實人體器官一樣濕潤、柔軟,附有血管(或腫瘤),醫生在訓練的時候不必擔心出錯。
Chester Ho:死侍可能是未來人
科學家一直研究加速人類的康復能力,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有一個研究計劃,嘗試刺激人類的周邊神經系統,達到自我痊癒的效果。因此,很大機會在你有生之年,神奇自癒能力可能比無限財富更容易獲取。(是否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