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傳統食品不外乎豬手、炸肉扒(schnitzel)及各地不同風味的香腸,「啖啖肉配啤酒」已成當地飲食風格,但在科學期刊 Foods 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素食習慣近年開始成為當地飲食主流的一部分,有超過 40% 的德國人減少食肉,素食漢堡則變成大型購物中心一種受歡迎的主食。
素食
|共39篇|
Gloria Chung:珍珠奶茶的革命
因為抗拒茶飲,所以不算試了很多間,不敢說是專家。但在香港有幾間茶飲店,我有機會都會去飲的。
純素潮流新一頁:植物製海鮮?
現代畜牧業除了帶來大量碳排放,亦有侵害動物權益之嫌,使愈來愈多人願意嘗試植物製素肉。不過,現代漁業中,過捕、勞工人權等問題同樣嚴峻,海洋污染又帶來食安疑慮,素海鮮會否就此成為下一個飲食趨勢呢?
少吃肉,能防疫?
俗語有云「病從口入」,要保身體健康,必須慎選食物。但除了食材本身,其製造與運輸過程亦會影響大眾健康。美國媒體 Vox 指出,工廠式養殖場或為全球疫症的溫床,而包裝過程更為工人帶來病毒爆發的風險。再者,現時美國受疫情所困,肉類供應鏈亦出現問題;要滿足眾人口腹之慾,同時保障公共健康,可以怎麼做?
可以食、可以住?3D 打印的未來
3D 打印於 20 年前初現,當時推動者希望為不同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直到今天,3D 打印經機械設計後,再利用不同的材料,像塑膠、金屬、樹脂、食物等,即可如工匠巧手般製作出工藝品,甚至機械零件、建材及美食;用於醫療上,更可救人一命。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數據,2018 年全球售出 140 萬台 3D 打印機,預計到 2027 年將增長到 800 萬台,終有一天會包攬所有領域。
顧此失彼,素食較易中風?
不少人為保護環境和維持個人健康而選擇素食,但也有聲音質疑其成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近來有研究探討飲食習慣和健康之間的關係,嘗試解答「素食真無後顧之憂?」的問題。
【Soul Monday】植物性飲食也能令選手得冠軍
聯合國專家近日明確表示,人類若改用以植物性飲食,有助應對氣候變化。一般人會擔心以素食為主,營養真的足夠嗎?有運動員則指,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反而可以令身體恢復得更佳、更有力量。
菌種科技食品:生物製乳蛋白雪糕
如今科技發達,想吃不含牛肉的漢堡扒?植物製仿肉 Impossible Burger 滿足到你。要嚐一口不含牛奶的雪糕,美國食品科技公司 Perfect Day 也幫到你。該公司研發以酵母製作牛奶蛋白,在上週推出全球首款生物製乳蛋白雪糕,甚至開創名為「菌種科技食品(Flora-based food)」的全新食物種類。
比利時皇家醫學院:勿讓兒童純食素
比利時皇家醫學院日前發表意見,表示兒童素食主義並不道德,因為它可能會讓成長中的孩子出現健康問題。除兒童以外,他們亦建議青少年、孕婦和哺乳母親不要遵循純素食。
Impossible Foods:無肉之肉正改變世界?
美國食品科技初創公司 Impossible Foods 週一公佈,最新一輛的融資金額高達 3 億美元,旨在加速公司的業務擴展。這次 E 輪融資由現有投資 Temasek 及維港投資帶領進行,投資者中除了一眾藍籌機構,還包括網球名將 Serena Williams、饒舌歌手 JAY-Z 及 will.i.am、女歌手 Katy Perry,以及社交網站 Reddit 創辦人之一 Alexis Ohanian 等多位名人。
Impossible Burger 2.0:更不可能的植物製漢堡扒
去年 4 月,植物製造漢堡肉 Impossible Burger 進軍本港市場,那如同真牛肉的色香味,令不少食客一試難忘。今年美國食品科技公司 Impossible Foods 再接再厲,推出全新植物肉 Impossible Burger 2.0,以大豆蛋白取代小麥蛋白,不含麩質及膽固醇,亦令肉汁及口感更加豐富。而從本月開始,這款「更不可能漢堡」正式登陸香港。
肉食悖論:又要食肉,又要滿足道德感?
不少人會到街市或超級市場購買肉類。完成切割、包裝、標示價錢的肉類商品,難以立時令人聯想到,手中的肉塊,曾是某隻動物身體的一部分。然而,心理學家 Julia Shaw,在當中觀察到一個關於「肉食悖論」的道德問題:既然反對虐待動物,為何還吃環境惡劣的農場所生產的肉食?她稱,許多持這種立場的衛道之士,實際上均不會有所避忌。
貧富兩極化,哪些國家是「肉食大國」?
即使不少人信誓旦旦向肉類說不,統計數字卻顯示,過去半個世紀,全球肉類消耗量不但有增無減,並且由 1960 年代的 7,000 萬噸急速上升到 2017 年的 3.3 億噸,增加幅度接近 5 倍。
Gloria Chung:最應該消失的食物是盆菜?
前陣子蔡瀾先生不是說最應該消失的食物是火鍋嗎?我說,應該是劣質的盆菜。
支持環保,飲植物奶?
純素飲食正在全球各國持續增長,而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新潮流,莫過於以燕麥奶、豆奶、杏仁奶或椰子奶這些植物奶來代替牛奶。原因之一,是部分環保人士相信,植物奶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過傳統牛奶,能有效改善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潛在問題。
一場悄然醞釀的食物新創革命
2050 年,你餐桌上的食物會是甚麼樣子?
牛油果不是純素?來一場牛油果思辨之旅
最近 BBC 喜劇問答節目 QI 問了一題驚天「難題」:請問在牛油果、杏仁、蜜瓜、奇異果或胡桃南瓜之中,哪一個是嚴格的純素主義者可以進食的?節目提供的答案是:全部都不能吃。
【人如其食】你的飲食如何,你的未來也將如何
食物取之於大地,但在未來,大地還能否支撐世界的食品系統?食品系統已知是氣候變化、淡水資源枯竭、水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影響因素。在聯合國提出 1.5°C 警世報告後,日前「自然」期刊上發表的一份的報告指出,如不大規模改革食品系統,包括改變飲食習慣,環境將超出界限,即地球很危險。
麥當勞「染綠」,素食漢堡銷量急升?
素食是否等於健康,仍待商榷,但麥當勞距離素食和健康到底有多遠,就算你沒有經常光顧,都應該想像得到。不過,隨著世界各地都吹起素食主義和健康飲食風氣,取態較為寬鬆的「間中偏綠」彈性素食主義者數量不斷增加,如何取悅他們的胃口,也是一門生意經。全球最大的連鎖快餐企業麥當勞,如今亦躍躍欲試,準備提供素食者和肉食者兩全其美的健康選擇。不過,回到麥當勞的故鄉,肉食人口接近 95% 的美國,情況卻有微妙分別。
不殺生的素食者,卻襲擊恐嚇肉販
堅持不殺害動物以獲得食物的素食人士,在大眾眼中理當是和平友愛,但在法國卻有素食主義者接連襲擊肉店,為爭取動物權益,肉販更需要尋求警方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