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蒨:解剖黑歷史(中)

A+A-
描繪 Andreas Vesalius 進行人體解剖的畫像。 圖片來源:Leemage/Corbis via Getty Images

上回講到,比利時人 Andreas Vesalius 的出現,顛覆了由蓋倫流傳下來的理論。

Vesalius 更找到 200 多個蓋倫與人體結構不相符的描述,是個史無前例的解剖家。最後,他發現蓋倫在古羅馬時期並沒有解剖過人類屍體,只是單純從解剖猴子及狗隻中觀察,並認為那些結構與人類相同!於是,Vesalius 推翻了所有的謬誤,並將自己的研究整合成內容豐富而詳盡的解剖圖文集「論人體結構」(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成為了日後備受推崇的解剖書。除此之外,他亦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動物結構,「在大快朵頤時,順便觀察動物的肌腱」。1539 年,Vesalius 得到帕度亞(Padua)一位法官的幫助,可以解剖被下令處決後的犯人屍體。他在學習醫學的時候,不止進行解剖,更會親自在絞架上將屍體搶奪下來。加上書本可以公開印刷發行,其研究成果得以在歐洲各地迅速流通。

因為要趕及在屍體腐爛發臭前進行解剖,所以從死亡起計,一般只有 3 到 4 天時間,冬天對他而言更是「解剖旺季」。在 23 歲畢業並得到解剖學及手術學教授一職後,Vesalius 開始自己的研究,並懷疑蓋倫的理論充滿錯誤及謬誤,包括:

  • Vesalius 表明骨骼系統是身體的支架,並透過解剖去檢驗不同骨塊的質地與強度。他發現人的下顎並非如蓋倫所言的由兩塊骨頭組成,而是一整塊;胸骨亦非有 7 個小節,而是只得 3 個。最後,他解釋這些差異的出現,在於蓋倫解剖的是動物,這些發現均為動物的構造,因此與 Vesalius 解剖的人類屍體不一樣。
  • 他甚至釐定大腦及神經系統為思想及情緒中心,推翻了從亞里士多德遺傳下來、以「心臟為中心」的學說;同時更追溯神經發自腦袋,能夠傳送指令及感覺到肌肉,並做出相應動作及反應。
  • 蓋倫說人的肝臟上有 5 個肝葉(liver lobes),Vesalius 卻只看到兩個。

雖然 Vesalius 對解剖學有如此深的研究,但他亦非常小心翼翼,沒有闖入會讓基督教會不高興的領域。不過,雖然他推翻了亞里士多德對於心臟的一說,卻沒有企圖糾正心臟與靈魂的關係及結論。這樣的留白引起了兩極批評,有些人認為 Vesalius 研究的人與蓋倫的研究對象相隔了一段長時間,或已起了若干變化,才會衍生出這些相異之處。換句話說,他們依然認為蓋倫不可能出錯。

「論人體結構」出版後,便在歐洲各地廣泛傳閱,Vesalius 更因此被任命為羅馬帝國宮廷御醫。年紀只有 28 歲的他被其他醫生同行瞧不起,甚至散佈謠言說他進行活體解剖,而非運用死刑犯的屍體。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骨頭說故人,馬不停蹄地飛到世界各地尋找及代言骨頭的故事,讓他們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