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

|共31篇|

【慎入】蟲蟲交配攻防戰,體現自私基因

性愛帶來歡樂,但在動物生存演化方面而言,性愛卻有另一種層面的苦味。適者生存,生物在傳宗接代方面卻十分下苦功,嘗試讓最具生存優勢的個體繁殖,製造出品質最佳的後代。以進化論的角度看,美麗標誌著健康、健碩和生育力強,都為理想伴侶的條件,因而具性吸引力。性愛的愉悅某程度是促進生育的獎勵,但有些物種的雌雄相交,卻激烈得使科學家也感到好奇。稱為「四紋豆象」(cowpea seed beetle)的昆蟲就是其中之一。

文化決定人類演化進程?

有說人禽之別,在於文化之有無。根據聖安德魯斯大學演化及行為生物學教授 Kevin Laland,這種說法只對一半。動物也能模仿、發訊、運用工具,表現出獨特的行為,例如雛鳥會模仿雀群,學習唱出特定的頻率,近乎人類的文化;然而,猿猴無法像人一樣作曲寫詩,或是設計飛機大炮。箇中分別,Kevin Laland 認為在於人類既創造文化,亦為文化所塑造,從而發展出獨特的演化軌跡。

八爪魚:基因操縱大師

八爪魚未必是外星生物,但其生物構造仍然令科學家大感疑惑:3 個心臟、8 隻半自動觸手、隨意改變顏色和質地的皮膚、解決複雜問題的智能。最近更有研究發現,八爪魚、墨魚、魷魚一類頭足綱(Cephalopoda)軟體動物會大量修改基因,自行改寫演化歷程,被指或有助發展出成熟大腦,進而成為水中天才。

同類相食的自然史

對現代人而言,人食人是道德禁忌,連動物同類相食也會被視為兇殘,動物學家 Bill Schutt 對此卻表異議,新作「同類相食極自然史」(Cannibalism: A Perfectly Natural History)一如其名,主張不少物種同類相食合乎演化規律,比想像中普遍,人類也不例外,由古代乃至現代亦不乏食人案例。究竟這種禁忌有多自然?

研究:萬物之靈比萬物更兇殘

人性本善,抑或本惡?除了孟子和筍子,西方也有哲人討論過類似議題。法國思想家盧騷認為人生而善,一切墮落都是後天使然;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所認為的人類「自然狀態」卻毫不美好:「人類生活卑劣、孤獨、兇殘,短促」,同類自相殘殺,因而需要契約約束,權力監管。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霍布斯也許是對的。

日本音樂經濟學:為甚麼 CD 還是那麼潮?

隨著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等音樂串流 Apps 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年輕一代於音樂上的消費方式亦有改變。縱使外國音樂產業已不再視實體音樂產品為消費市場重心,走向數碼化的大勢,日本依然故我,CD 還是潮物,支撐音樂市場的興衰。究竟,CD 在日本歷久不衰的原因何在?

教仔博奕論

博奕論( Game Theory ) 的應用範疇向來十分廣泛,上至外交政策,下至合作追女仔、解釋「飢餓遊戲」中的人物行為,博奕論都有一席之位。近日,外國便有記者 Paul Raeburn 和哲學教授 Kevin Zollman 合作寫了一本以博奕論為理論基礎的管教指南,讓家長不再徬徨,能先發制人,在子女提出「不公平」等疑似道德指控前消解紛爭。這是一本建議家長如何跟孩子溝通的策略書,也是一本希望讓子女更快樂成長的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