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類

|共9篇|

人工智能可否幫助我們與動物交談?

科學家一直想了解動物如何用叫聲溝通,像靈長類動物會因應捕食者而發出不同警報聲、海豚以彼此獨特的口哨聲相認。科學家以往只能靠長期觀察,至近年才透過人工智能,分析大數據進行解碼。美國加州一個成立於 2017 年的非牟利組織 Earth Species Project(ESP),正希望借助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方式,嘗試找出這些「非人類語言」,促進生物研究和保護。

蜘蛛製奶:哺乳不再是哺乳類的專利

作為陸上動物支配者的哺乳類,最大特徵在於其身體結構複雜,能透過乳腺分泌乳汁,喂哺幼兒。不過,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在某些蜘蛛品種身上,同樣都出現哺乳行為,除了推翻一些傳統動物學的分類概念。專家認為,由於哺乳的形式將對母親帶來沉重負擔,這些蜘蛛品種很可能是在面對極端情況下才會發展而成,並預計,這個驚人發現將鼓勵科學家重新評估哺乳類動物的進化過程。

幾百年後,最大哺乳動物可能是牛?

最近一份刊登於「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自古時人類走出非洲,大型哺乳動物便成為人們的肉食來源,又因瘋狂的捕獵而滅絕。遠古大型動物就以絕種的形式,導致整體動物的另類「萎縮」。負責是次研究的新墨西哥大學古生物學家 Felisa Smith 預計,現時列為瀕危或受威脅的動物,最終或會在人類威脅下,步上遠古生物的後塵,致使幾百年後,陸地最大的哺乳類動物或不再是象,而是一頭牛。

最需要保護的物種

當世界步入第六度物種大滅絕(The Sixth Extinction),生態多樣性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不過對於物種保育,大眾往往只知愈多愈好。「自然」科學期刊近日一篇研究調查全球 1 萬多種物種保育狀況,提出除了數目,當局更應考慮該物種在演化軌跡上的獨特性,按此加強部分地區與物種的保育,便能大幅增加生態多樣性。生物學研究中,有些動物確實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老鼠的情感世界

老鼠不會笑--起碼不會像人類那樣笑--從何得知牠「快樂」與否?科學家觀察老鼠的腦神經活動,再與表情動作對比,發現當老鼠興奮時,耳朵會放鬆側向一旁;疼痛的表現則似足人類:雙眼緊閉、鼻與頰部拉平、耳朵傾前,甚至有一張「鬼臉表」測量老鼠的痛楚度。不過首先,為甚麼要研究老鼠開不開心?

研究:萬物之靈比萬物更兇殘

人性本善,抑或本惡?除了孟子和筍子,西方也有哲人討論過類似議題。法國思想家盧騷認為人生而善,一切墮落都是後天使然;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所認為的人類「自然狀態」卻毫不美好:「人類生活卑劣、孤獨、兇殘,短促」,同類自相殘殺,因而需要契約約束,權力監管。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霍布斯也許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