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生物醫藥業誇大了檢測劑的重要作用,因此導致馬蹄蟹被濫捕。「保障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其實是為人類未來買保險,但此一理性目標,總是不敵人類追求經濟增長和眼前利潤的慾望。」
海洋生物
|共12篇|
新一代「白老鼠」—— 八爪魚?
八爪魚是已知的「逃走大師」,紐西蘭國家水族館就曾試過有名星八爪魚逃去無蹤。此外,其所屬的頭足綱軟體動物有不少具意識的行為,令科學家有意將其成為實驗白老鼠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海溫上升,連魚也透不過氣來?
人需要氧氣才能生存,各大小海洋生物亦如是。然而,科學調查顯示,海洋生物愈來愈難獲取這種看似無處不在的生命元素。自由撰稿人 Laura Poppick 於美國「科學人」撰文,引述德國科研機構「亥姆霍茲聯合會(Helmholtz-Gemeinschaft)」海洋研究中心的追蹤研究,揭示過去十年來,海洋的氧氣水平日漸下降。
惹上怪麻煩的佛系僧海豹
僧海豹如其名,長著一張佛系的臉,面對異物竄入鼻子之中,雖然面帶無奈,但也沒有太大掙扎。畫面諧趣,但一臉與世無爭的僧海豹,其實正臨絕種危機,生活本已經夠艱難,現在牠們又找到讓自己陷入麻煩的獨特方法,令保育人員哭笑不得。
珊瑚滅絕後,海綿將成最後生還者?
近年世界各地接連有大量珊瑚白化甚至死亡,珊瑚礁生態瀕危,背後與全球暖化導致海水升溫有莫大關連。有海洋生物學家研究,模擬 2100 年的惡劣氣候及海洋環境,發現在珊瑚消失的將來,海綿(Sponge)是少數能夠生還的珊瑚礁物種,未來會取代珊瑚在礁石間叢生,但原有的生物多樣性或從此不再。
懶 —— 軟體動物生存之道
「死蛇爛鱔」式的生活,是懶人們趨之若騖的理想人生。不過一天到晚甚麼都不用做,像攤屍一樣,臥在梳化或床上,只怕健康狀況堪虞。假如可以選擇,倒不如成為一隻軟體動物。事關最近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的研究顯示,軟體動物得以避過滅絕的「適者生存」之道,恰恰在於一個「懶」字。
綠色和平:吞拿魚罐頭的隱藏秘密
一個香港人全年會吃掉多少海鮮?答案是 60 公斤。食量之大,是聯合國所統計的全球人均水平的三倍。無論連鎖壽司外賣店、超級市場、高級餐廳,或者只是留家用膳,海鮮都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不過,儘管幾乎天天都在進食海鮮,我們對於眼前的食物,所知卻著實不多。
征服海洋的無人駕駛艇
今時今日,我們不會對無人駕駛飛機陌生,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成熟亦指日可待,不過海陸空之中,我們很少聽到無人駕駛船隻。事實上,依靠人工智能操作的無人駕駛艇,造價遠低於傳統研究船,現在已經應用於科學研究,不僅為海洋生物學研究帶來突破,更有望革新天氣及颱風預測方式。
西班牙鰻魚苗,好食在貴?
西班牙除了以黑毛豬火腿聞名,還有一樣鮮為人知的貴價食材:鰻魚苗。鰻魚苗售價可達 1,000 歐元一公斤。這麼貴,難道是人間美食,使人求之不得?BBC 西班牙飲食記者 Mike Randolph 這樣說:「牠們根本沒有甚麼味道,卻異乎尋常地昂貴。」
炸水母做零食能拯救海洋生態?
近 10 年,在世界各國的海域裡水母的數量有所增長,為甚麼呢?各地學者各有其說法,到現在還未有定論。究竟學者要再花多少時間才能找到答案是未知之數,有一位丹麥學者擔心將來海裡只有水母沒有魚,所以一聽說「亞洲人吃水母」,就研究西洋人能不能也煮水母來吃。炸水母做零食,能不能解決生態問題?過得了舌頭這一關再說吧。
八爪魚:基因操縱大師
八爪魚未必是外星生物,但其生物構造仍然令科學家大感疑惑:3 個心臟、8 隻半自動觸手、隨意改變顏色和質地的皮膚、解決複雜問題的智能。最近更有研究發現,八爪魚、墨魚、魷魚一類頭足綱(Cephalopoda)軟體動物會大量修改基因,自行改寫演化歷程,被指或有助發展出成熟大腦,進而成為水中天才。
更難搞的其實是海洋公園
迪士尼要擴建,大家順勢又將海洋公園及迪士尼放上枱面比較,一件土產,一件舶來,今時今日,大家當然站在有感情的自家製一方。不過,話說回頭,如果從尊重自然的角度出發,海洋公園將要面對的經營難題,遠大於只是欠錢的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