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抑或本惡?除了孟子和荀子,西方也有哲人討論過類似議題。法國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崇尚自然,認為人生而善,一切墮落都是後天使然;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所設想的「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卻毫不美好:「人類生活卑劣、孤獨、兇殘,短促」,同類自相殘殺,因而需要契約約束,權力監管。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霍布斯也許是對的。
研究人員收集過千種哺乳類動物共 400 萬宗同類相殘個案,包括同類相食、殺嬰和攻擊致死,再與人類歷史對照。結論不應意外:若論自相殘殺,大部分哺乳類動物「人類不如」。研究結果刊於「自然」科學期刊。
愈進化,愈兇殘?
研究指出,兇殘似乎是動物演化模式,尤其是靈長類。哺乳類平均相殘率共計 0.3%,靈長目則有 6 倍之多,與史前人類相當(2%)。演進至中世紀,當時人類最為嗜血,人殺人的比率高達 12%。
來到現代,情況突然逆轉。上一世紀全球雖然爆發多場大戰,但原來人殺人的比率只有 1.33%;而在今日最和平的地區,謀殺率更低至 0.01%,例如香港:2015 年兇殺案共 33 宗,以 700 萬人口計,謀殺率只有 0.00047%。
研究作者之一 José María Gómez 解釋,人類並不完全受限於進化軌跡,反而會持續向令人意外的方向演變。「不論起初人類如何兇殘,透過改變社會環境,人際之間的暴力將得以減少。如果我們願意,和平社會指日可待。」
後天社會表現優於自然狀態;縱觀人類歷史,現代社會無疑是一個例外,也證明霍布斯對天性的質疑不無可取。對霍布斯而言,做法就是以「自然法」建立社會,人民服從權力,權力保護人民,理想社會不過如此。
當然,人類不是最嗜殺同類的動物:鬣狗相殘至死比率有 8%,黃獴有一成,狐猴更高達 17%,超越人類中世紀全盛期。不過,研究亦指出,多達六成哺乳類動物幾乎不會殺害同類,例如蝙蝠、穿山甲(瀕危)和豪豬。一般而言,動物界也鮮見智人界暴力。所以,「禽獸不如」之類的評價,最好還是註明哪種禽獸,不然就改口說「人類不如」,可能更合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