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左王」之稱的前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被指任內處理反猶太言論投訴不當,遭工黨暫停黨籍。郝爾彬領導工黨近 5 年,歷經 2017、2019 年兩次大選及 2016 年脫歐公投,是近年英國政壇其中一位重量級人物,並因其極左政綱而深入民心。郝爾彬被暫停黨籍的消息震驚英國,同時也標誌工黨進入大變革。
工黨
|共21篇|
如何實現經濟民主?
近年全球民主退潮,原因之一,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滋長社會不均,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加劇階級兩極化的趨勢,同一時間,民主制度卻愈來愈無力解決經濟問題。格拉斯哥大學地區政治經濟系教授 Andrew Cumbers 認為,政治民主赤字多少源自經濟民主赤字(economic democratic deficit),人民無法從現行民主模式掌控經濟,唯有寄望「重奪主權」、「再次偉大」的民粹承諾。他在即將出版的論著勾勒出三大解決方向:個人經濟權、集體所有權及公共參與權。
陶傑:該往何處去
為何工黨明知大選必定狂輸,也要與郝爾彬攬炒相累?
陶傑:最終選擇了常識
英國大選結果,現任首相約翰遜大勝。下議院共 650 議席之中,執政保守黨贏得 364 席,選票近 1,400 萬。此一結果,是保守黨 1987 年自戴卓爾夫人大勝後成績最輝煌的一役,顯示約翰遜破釜沉舟式的退歐意志,漸得英國人支持。
【英國大選】「洗樓」能助工黨翻身?
「橋唔怕舊,最緊要受。」此話放到大英帝國,同樣行得通。英國國會大選在即, 保守黨固然出盡法寶,務求守住執政地位。不過「經濟學人」報道,工黨有機會搶佔部分地盤,靠的卻是至為傳統的「洗樓」大法。在這個連種票都用社交媒體的年代,黨員仍用拍門方式,與遊離選民促膝長談,或在支持者的門窗貼海報。
如何光復工會?
近期民間多次發動三罷而成效有限,原因之一在於工會弱勢,號召力不足;而香港大部分工會隸屬於建制派組織如工聯會和勞聯,支持廢除工人集體談判權,甚至譴責工人罷工,作用似在維穩多於維護勞工權益。港人可以如何光復工會?英國獨立智庫 Autonomy 最近發表報告「新經濟入門包(New Economy Starter Pack)」,就各項社會議題彙集各界專業人士的意見,申述新自由主義以外的政經模式,其中談及工會及民間集體產權等章節,香港或能借鑑一二。
邱翔鐘:亂成一團的英國脫歐
出乎筆者意料,英國政壇的脫歐搞得雞毛鴨血、一塌糊塗。上週,文翠珊被迫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魁職位,接著是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公佈。接下來的場面,不只是執政的保守黨亂成一團,主要反對黨工黨也亂成一團;不只是政壇亂成一團,整個國家也亂成一團。
文翠珊接班人,注定失敗?
英國首相文翠珊甫宣佈 6 月 7 日下台,媒體即競相報道有意競逐保守黨黨魁及首相大位的人物。然而,英國作家 Owen Matthews 評論,不管是誰,未來需處理脫歐問題的接任人,其首相之路注定失敗。
邱翔鐘:英國的走資派,正在走
無端端怎麼說起英國走資派呢?原來,對英國富豪來說,真是禍不單行,除了那弄得人心寒的脫歐鬧劇和動盪的股市之外,半死不活的文翠珊政府令許多英國富豪認定,一個幽靈,馬克思主義政權的幽靈,正在轉變成為現實,向英國襲來,一個由郝爾彬和麥祖恩領導的、有史以來最左傾的政府將會上台執政,實行社會主義政策。
邱翔鐘:英國政壇洗牌的先聲?
今年 2 月,一批工黨和保守黨議員分別退黨,組成獨立議員團(The Independent Group)。這是 1981 年以來,頭一次有那麼多下院議員脫離本黨,有可能邁向組成新的中間派政黨。
郝爾彬已主宰脫歐命運?
脫歐協議草案觸礁後,文翠珊僥倖保住相位,但難以挽回大權旁落的事實。隨著文翠珊無力駕馭保守黨議員的投票取向,相對團結的在野工黨變相主導國會,以忠實左翼自居的黨魁郝爾彬能夠決定英國命運,但他在脫歐問題上至今還是猶豫未決 。
邱翔鐘:郝爾彬如上台,英國將大倒退
郝爾彬這樣持極左觀點的人當選為黨魁,我以為那是工黨黨人和親工黨人士大選失敗後的條件反射,一種慪氣的自然反應,冷靜下來後,會轉趨溫和;而毫無領袖群雄經驗的郝爾彬很快會被工黨議員轟下台。不料,他的黨魁位子似乎坐得安穩,因為年輕黨員擁戴他。這一代英國年輕人沒有嚐過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苦頭,相當天真。大批懷抱理想主義情懷的青年選民,包括女性選民,在支持工黨的集會上,像簇擁歌星那樣歡迎郝爾彬,發出尖叫。
邱翔鐘:逢美必反一黨魁
這裡所講逢美必反的英國政黨黨魁,不是名不見經傳的某一小黨領袖,而工黨的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他對以色列深惡痛絕,以致縱容黨內的反猶太分子,惹怒向來支持工黨的許多猶太選民。近日來,批評郝爾彬的聲浪愈來愈高,使他陷入政治困境中。也許有人會以為,郝爾彬是英國工人階級中的反猶極端派。其實不然,他是中產出身的反資本、反市場、反當代社會意識到老左。
陶傑:英俄諜局的語言煙霧
英國梳士巴利俄羅斯前特工父女中毒案,英俄關係緊張,局勢敏感微妙。首相文翠珊宣佈驅逐 23 名俄國駐英大使館人員,聲稱他們是俄國派來的情報人員。然而首相沒有百份之百斷言下毒是俄政府所為,只是用了「極度可能」(Highly likely)之稱。
倫敦大火背後的房屋問題史
倫敦格倫費爾大廈(Grenfell Tower)祝融之禍甫歇,政治火卻愈燒愈旺,曝露了英國長年以來的社會房屋問題:出事大樓警報、灑水系統及走火指引一概欠奉,2011 年更估計有四分三同類房屋存在火災危險;管理公司貪小便宜,採用易燃鋁板翻新外牆;市政府漠視住戶訴求及安全報告,寧花 2,600 萬鎊整修同區行人路以吸引旅客,對基層居民卻置之不顧。要了解英國如何走到這一步,便需回顧社會住屋發展史,還悲劇一個脈絡。
歷史告訴文翠珊:你應該早點歸去
一場政治豪賭,文翠珊由勝券在握,變成一敗塗地。保守黨痛失國會大多數,與工黨難分高下,弄至懸峙國會的局面。接下來的日子,既要化解政治兩極,還得進行脫歐談判,文翠珊仍否勝任首相,成為選後最大爭議。然而,歷史似乎告誡這位新.鐵娘子:你應該早點歸去。
陶傑:自食其力是過時的道德觀
英國大選即將舉行,女首相文翠珊本來民望領先工黨極左領袖郝爾彬多達 20%,信心滿滿,豈知不到一個月,兩人的民望竟然拉成平手。
英國大選:新式民調在搞局嗎?
英國下周舉行國會大選,「泰晤士報」卻在此時投下震盪彈,頭版報道令人意外的民調結果,預測保守黨或會大倒热灶,僅能取得 310 個議席,在國會失去過半數優勢,恐會導致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的局面。民調引起極大迴響,有質疑其可信性,懷疑是否替該黨告急。但分析指出,保守黨確實大勢不再,文翠珊能否挾民意硬脫歐,此際或已沒人能說得準。
陶傑:一蹶不振的英國工黨
19 世紀末英國首相德思雷利(Benjamin Disraeli)說過:「沒有一個強大的反對黨,則沒有一個政府可以長治久安。」(No government can be long secure without a formidable opposition.)到了 21 世紀,對於仍然視任何反對派和異見者為「威脅國家安全」的中國政權來說,200 年前英國政治家此一智慧之見,無疑如同火星人的語言。
亢泰: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
2017 年已經到來。回顧過去的一年,英國有甚麼變化?人們對經濟方面的變化最敏感,不必多談。對國家前途,對社會的看法,道德觀及人生觀等等有無變化?英國的經濟制度,財富分配方面,現在主要還是按資本主義的規矩辦。然而這種資本主義制度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比已經很不相同了。現在的所謂「福利社會」改革了不少過去的財富分配方式,至少清除了「路有凍死骨」的現象。英國的老百姓對國家的制度究竟是甚麼也很清楚,所以當權者就不可能對國家實行甚麼制度胡亂撒謊,把老百姓當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