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公審

|共11篇|

法外懲罰「網絡監獄」

韓國近年爆出多宗令人髮指的性罪行,但犯人未獲重判,造成全國共憤。7 月初,有匿名人士開設喻為「網絡監獄」的網站,公開被指涉及性罪行、謀殺及虐兒等案件卻獲輕罰的惡犯身分,聲言要代法庭伸張正義。但隨著一名大學生被曝露個人資料後自殺身亡,「網絡監獄」的存在再度引起爭議。

【武漢肺炎】公佈患者行蹤,更要公開樣貌和外遇嗎?

南韓總統文在寅本週宣佈國家進入「抗疫戰爭」。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在韓國持續蔓延,政府正向公眾推出疫情警報系統,好讓人們得知附近有沒有受感染者。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政府警報所載的信息,有暴露病人私隱的可能,導致尷尬情況發生。

「批鬥」、「道歉」之風吹到美國

隨著政治正確、社會公義的政治運動深入歐美各國,動輒上綱上線對個人進行批鬥和公審的現象亦趨普及,有識之士不難發現此一社會風氣和中國文化大革命的相似之處。「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 Peggy Noonan 最近撰文,指出美國的網絡生態,和中國文革時期的批鬥異曲同工。

留言心理學:不留言的網民才是沉默大多數

「識睇一定睇留言」,一語道盡網絡文化下留言之於文章本體的重要性。好的留言可糾錯、可突破盲點,點石為金,為文章賦予新意義。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網媒編輯 Suzanne LaBarre 就深有體會:「有時單單一個留言就足以歪樓,影響讀者對整件事的觀感。」部分受夠撩事鬥非的留言困擾的媒體如「Popular Science」甚至一舉砍掉網站留言功能一了百了,犧牲網民理性討論的機會。究竟,是甚麼令網上留言開始變質?

陶傑:Fat 和 Obese

西方的政治正確已經將這兩個字列為禁忌。評論一個「肥」會被指為法西斯,至少也叫做「Fat-Shamer」。是醫學界將 Obesity 列為病症,而不是專欄作家或電台名嘴。寫作人和播音人只是為醫學專家向平民用生動通俗的方式講述癡肥的壞處。但往往醫生不會被辱罵為「法西斯」,在前台的寫作人卻會。

潘度琳:當大家都是網內人,誰還是無辜?

透過一宗悲劇,小說想說的是網絡的魔力,網絡欺凌甚至可以把一個人從懸崖邊推下去,殺人不見血。但在網中的所有人也是共犯 —— 留下不負責任的留言、對欺凌視而不見的人都責無旁貸。當我們自詡文明,卻原來一直處理不了內在日益滋長的惡念,不知不覺間使世界倒退,變得更醜陋。

當關愛成為美德,讓座就是義務?

港鐵日前宣布,決定為全線列車增加關愛座,數目由每卡 2 個增至 4 個,預計 2017 年完成。除非是立法規定必然要讓座,否則讓座與否依然是自願的道德問題。多數人認為讓座是美德,但這種美德是否構成義務呢?佛羅里達農工大學哲學系教授 Michael LaBossiere 就曾歸納常見有關「對陌生人是否具有義務」的論點——我們對陌生人有必然的義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