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汶澤 vs 陳百祥」是一輯教育電視,是一輯反面的教育電視。
對話
|共6篇|
勸告的美學:如何令忠言變得「順耳」?
朋友因事苦惱,向你尋求意見,但提供的建議再好,對方就是不願接受。確實古語有云「忠言逆耳」,而那種「我最了解你的情況,這是你該做的事」的態度,亦令過程變得煩躁。到底應怎樣做,才能讓對方樂於接納自己的建議,真正為人排難解憂?
Gloria Chung:反送中作話題?侍應如何不會開口夾著脷?
西式餐廳,侍應通常會和食客有一定程度的互動。如何打開話匣子、消除隔膜,讓食客相信侍應的推介、了解餐廳的烹調概念、享受整個餐飲體驗,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閒聊,芬蘭人也要學
不是每個人也擅於與人閒談,這對於長期要保持舒適距離的芬蘭人來說尤為困難。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不少芬蘭人為解決拙於面對陌生人的問題,正於學校修讀「閒聊課程」,學習應對技巧。
藝評:In Search of Utopia —— 與香港對話的強烈慾望
創作者不時加入非 1984 世界內存在的香港元素或符號,例如一名較年老的工人曾提及一場令市民要帶口罩的瘟疫,以及從前的流浪漢因無家可歸住在天橋底,但是被人用水驅趕的經歷。又例如領導人曾向觀眾喊出「科學、民主、自由、回歸」等口號。凡此種種,都是在提醒着觀眾:這不是單純的 1984,而是一個有關香港的故事。這種處理能有效讓觀眾跳出原有的故事,思考 1984 與社會的關係。
學校沒有教的溝通招架術
有些人說話刻薄,你作為親戚朋友同學同事,聽來雖覺難受,但為免翻檯收場,只能尷尬陪笑。不過,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榮譽教授 Kathleen Kelley Reardon 認為,兩個人對話,各要負上一半責任,而若然懂得技巧,你更可化被動變主動。以下是她提供的 5 項建議,有助你從消極負面的對話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