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串流平台已成功紮根全球各地,觀眾雖有更多選擇,卻直接威脅傳統影視行業生態,尤其苦了獨立製片人。為保護本土產業,西班牙政府正準備立法,對 Netflix 等串流平台龍頭徵收 5% 稅,以回饋當地影業,務求令地方影視行業繼續百花齊放。
串流影片
|共24篇|
林喜兒:Des —— 如何去說一個連環殺手的故事
Des 在第一集已解答了「誰是兇手」與「如何犯案」兩個疑問,因為人體殘骸阻塞渠道而揭發案件,而兇手 Dennis Nilsen 甚至主動告訴警方怎樣處理屍體,更表明受害者多達十數名。所以故事剩下來的都是「why」,兇手的背後動機和心理狀況,就是重點所在。
伍常:The Social Dilemma 的一大警告
換句話說,有些公司賣服務,有些公司賣產品,但社交媒體賣的卻是用戶的個人資料。在這個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的時代,「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become a product」,就是那麼簡單。(等你還自以為是至高無上的「用家」,實在是笑話。)
林喜兒:Brave New World —— 只剩下性愛與毒品
當你想像在蠻荒世界過著憤世、不安卻擁有自由意志生活的人,來到這個美麗的監獄,將會掀起甚麼革命時,一集兩集三集過去,除了是連場的性愛派對與無時無刻吞「Soma」之外,劇集卻對沒有私隱、謝絕一夫一妻、抗拒家庭價值這三大規條衍生的新世界、新人類的描寫都流於表面。
林喜兒:Normal People —— 最赤裸裸的成長故事
故事正正是從愛與性出發,透過 Marianne 與 Connell 的離合,經歷戀人知己以至 soulmate 的關係,描繪出成長過程中一段重要的啟蒙階段,那是從高中至大學的短短幾年,標誌著從青年走到成年人。
鄭立:全裸監督 —— 為何當警察?因為有快感,比性愛爽得多了
他不是為錢也不是為正義,單純就是享受以權力玩弄他人的樂趣而已,他的快樂都建基於事業所給予的權力之上。
方俊傑:驚天營救 —— 有血有肉的連番激鬥
Chris Hemsworth 著到全身厚厚的防彈衣,不是一身 slim cut 西裝,但仍然看得出傷痕累累,要在朋友家中淋浴更衣才回復香噴噴狀態,有血有肉得多,讓人聯想到未有太多 CG 的早期「虎膽龍威(Die Hard)」。
Moyashi:串流世代的圍牆
科技發展打破了無數的牆壁,然後又建起了另外無數的牆壁。
Moyashi:霸王餐的供應與需求
現有平台的不足,例如作品不齊全、地區限制等,衍生出非法資源的需求,而將來又會有新的平台或銷售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這必定會發生,我們就是知道,因為我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Gloria Chung:瘟疫的 KOL,露底還是昇華?
瘟疫叫所有工作都停下來了,大家都忙著撲口罩、托米、煮飯洗碗,在家工作兼湊住三隻化骨龍,KOL 也不例外,在有限的環境之中,他們又變出甚麼「內容」呢?
林喜兒:活著才能復仇
「Living well is the best revenge」,抑或「Revenge is the best revenge」?此時此刻的香港,這兩句對白似乎是熟悉不過。Amazon Prime 早前推出的新劇 Hunters,說的正是一個復仇故事。
Netflix 擬增「速看」功能,是破壞還是增值?
近日 Netflix 被揭測試新功能,供用戶自選影片播放速度,可快可慢悉隨尊便。一眾電影人隨即炮轟,指此舉破壞觀影體驗甚至侮辱創作者。Netflix 急發聲明,強調測試僅限手機及平板電腦,又指短期內並無計劃推行。但話說回來,Netflix 何以這樣做?還不是因為用家 —— 亦即是你 —— 想要和需要。
只播 6 分半鐘短片的平台,就能與 Netflix 等匹敵?
串流影視平台大戰愈趨白熱化,Netflix、Hulu、蘋果和亞馬遜外,華納媒體及迪士尼亦加入戰團。競爭如此激烈,新創公司 Quibi 竟還想分一杯羹,於明年 4 月推出串流服務。贏面看似很低,但這「新手」已吸引名導參與製作,更獲得巨額投資和廣告合約。而它的賣點,正是在於「短」。
Netflix 攻亞之道:沒靠中國,靠硬技術
早前 Netflix 在新加坡舉辦亞洲大會「See What’s Next: Asia」,發佈 17 部與台灣、日本、南韓、印度及泰國等地製作團隊合作的原創作品,以表對亞洲市場的重視。不過,部分國家人均收入偏低,網絡發展亦明顯落後,上網速度緩慢之餘亦未必穩定。Netflix 要在亞洲進一步大展拳腳 ,從節目內容到串流技術,不乏精密的計算和考量。
Netflix 改變了電視形式,更改變了使用數據習慣
Netflix 改變了電視生態,令影片可以無縫銜接地在不同電子產品上播放,而且沒有廣告,觀眾由公司回到家中可以一氣呵成看完影片,再加上懂得利用大數據,掌握觀眾喜好,其用戶數由 2011 年的 2,300 萬,到現在已超過 1.3 億。不過,觀賞或下載影片,不免會用到大量數據,最近有研究指出,單是串流影片已佔超過一半的數據用量。而在影片變成數據使用主流的同時,電玩遊戲也成為新趨勢。
包大人:i-Cable 仲可以點 cut?
前幾天 i-Cable 有線寬頻公佈業績,全年虧損 3 億 6 千多萬,以公司約 1,800 個員工計,每人去年蝕了近 20 萬;其實有線已連續 10 年虧本,總共蝕了約 20 億,如果沒有新股東加入,早已關門大吉。那麼,有線電視仍有可為,還有未來嗎?有線目前要做的是止血,開源節流,要 cut。
中國 90 後串流平台 Bilibili 赴美上市
中國互聯網業務發展迅速,尤其串流服務日漸成熟的當下,借助 Netflix 崛起的成功經驗,內地兩個同類型視頻平台愛奇藝和 Bilibili,近日亦雙雙宣佈衝出國際,遠赴紐約上市,籌集資金拓展原創影視業務。作為中國次文化的大本營,ACG 平台 Bilibili 目前已就上市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最為旗幟鮮明的是,其註冊用戶超過 8 成都是 90 後新生代,因此又被視為最能夠代表和凝聚中國 Z 世代與次文化愛好者的網上平台。然而,雖有著數以千萬名 Z 世代用戶的支持而備受注目,Bilibili 要從動漫後花園變成上市串流服務供應商,背後還有不少隱憂。
BT 的「失敗」,就是串流影音的成功
在互聯網剛發展的千禧年世代,用家要看一段低解像度的影片,都要先等一段時間才能完成下載。然而,如今用家在串流平台打開一套高清電影,或以手機程式選好串流音樂歌單,要等幾秒緩衝時間都覺得受罪。用家要求之所以遞增,可追溯到十數年前,在那個 Netflix 仍經營著郵寄租碟服務,而 iTunes 下載音樂尚未流行的年代,幾乎每個網絡用家都會聽過這個名字,BitTorrent(BT)。一切都拜 BT 的「失敗」所賜。
迪士尼收購霍士,劍指 Netflix?
迪士尼決定斥資 524 億美元(超過 4,000 億港元)收購 21 世紀霍士,或許是 Marvel 迷的福音。若然事成,原由霍士擁有版權的「變種特攻」、「死侍」、「神奇四俠」等超級英雄片,亦將收歸迪士尼旗下,將來或可與其他 Marvel 英雄於大銀幕團聚。而是次收購行動,除是迪士尼擴展電影市場的重要一步外,更預示迪士尼將進軍串流媒體業務,擴大娛樂版圖,與 Netflix 等串流影片公司直接競爭。
瘋狂煲劇加劇失眠?
如果你曾用寶貴的睡眠時間,躺在床上看了數小時的「權力遊戲」或其他神劇,那你對有研究指連續煲劇會影響睡眠應該不會意外。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近期的研究指出瘋狂煲劇會引致睡眠質素轉差、疲累,更會加劇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