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最後一次「返鄉下」去日本旅行,已是 2020 年前。因應疫情大流行,日本至今仍向外國遊客關閉邊境,「日本時報」引述關西大學教授估計,單是 2020 一年,當地因缺乏外國遊客造成的損失就高達 10.96 萬億日元;按此推算,兩年沒有外國旅客的損失可能達到 22 萬億日元。日本政府確實收到許多放寬邊境限制的呼聲,但目前開關與否,仍有不少考慮。
入境
|共4篇|
報道大饑荒真相,遭禁止入境蘇聯的記者
驅逐記者、禁止再入境從事新聞工作,似乎不是中國的獨家招數,更早以前的蘇聯時代,便有不少記者曾遭驅逐或禁止入境。其中,揭露 1932 至 33 年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真相的英國威爾斯記者 Gareth Jones,便因而無法再踏足蘇聯。
動用過時法律來回應時代:以泰國為例
泰國官僚系統立場保守,一旦遇到新問題,通常會尋找歷史先例,不難理解他們竟然在 2019 年,還會尋求一條 40 年前的法律來解決問題。
陶傑:一個知危而性急,另一方居安而驕懶
杜林普向中東七國下達禁入境令,為期九十日,部分兌現其「在搞清楚恐怖主義來路之前,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的承諾。歐美當然有大量抗議人潮,而此禁令也過於粗糙:第一,沙地阿拉伯是阿蓋達和伊斯蘭國的重大金主,通過杜拜有大量資金往流,沙地卻因為石油戰略利益與美國有關,不受入境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