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

|共46篇|

無女性上學後,塔利班的教育教甚麼?

塔利班全面禁止女性上學,又有女教職員被驅逐,令當地女性前景堪憂。剝奪她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問題自然嚴重;而自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後,當地整體教育其實也任憑塔利班宰制,部分課程內容已成其向學生宣揚對西方仇恨、灌輸塔利班意識形態的工具。

穆罕默德是社會平權改革家?(下)

有宗教研究學者主張,穆罕默德是推動平權的改革家,曾賦予阿拉伯女性空前權利。此觀點之所以受爭議,莫過於穆罕默德允許一夫多妻,他先後有 11 位妻子,而最叫人難以接受,相信是其妻阿伊夏(Aisha)出嫁時只得 9 歲,某些極端穆斯林就是以此為侵犯人權罪行辯護。偏偏阿伊夏長大後擔當政治軍事領袖,又是伊斯蘭宗教權威,在同代女性中無出其右,為穆斯林女性主義者眼中的先行者,以致阿伊夏集所有爭議於一身。

穆罕默德是社會平權改革家?(上)

塔利班剝奪女性工作、教育和行動自由,背後總是奉伊斯蘭教之名。宗教研究學者阿斯蘭(Reza Aslan)在著作「伊斯蘭大歷史:穆斯林的信仰故事與改革之書」卻指出,伊斯蘭教不總是剝削人權,穆罕默德在世時便推動過平權改革,把男女價值等同、允許女性擁有財產、賦予女性財產繼承權,甚至讓女性擔當政治及軍事領袖,徹底顛覆 7 世紀的阿拉伯秩序,甚至比 21 世紀的塔利班更開明。只是改革成果都被後來的保守伊斯蘭教士抹殺,繼而編成保守壓抑的伊斯蘭教法。

與塔利班會面:關乎中國穩定的瓦罕走廊

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之前,曾經與中國官方會面示好,輿論因此認為塔利班上台將有利中國。「外交政策」雜誌報道卻提醒,兩國接壤的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為昔日絲綢之路重要路段,可直達阿富汗的心臟地帶,但這段地勢狹長險要的地帶,卻可成種族衝突與恐怖分子溫床,當地局勢的安穩才是中國利益的關鍵。

【阿富汗易主】回顧 90 年代塔利班崛起之路

8 月 16 日,塔利班佔領總統府,代表正式重掌全國控制權,世界各國正密切注視當地事態發展。1996 年塔利班也曾經入主喀布爾,並施行一系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措施,但 2001 年 10 月展開的美國阿富汗戰爭,以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把其趕下台。到底塔利班在 90 年代是如何崛起?

土耳其禁酒令:假防疫惹來真抗命

瘟疫蔓延,酒精經常是政府怪罪的對象,特首曾經說「飲醉少少行為更親密」,禁止酒吧食肆售酒,酒吧重開又先要打針。遠在土耳其的埃爾多安政府,最近亦以防疫之名禁酒,疑似借故推行保守的伊斯蘭主義,引起民間激烈迴響,更有民眾和連鎖超市公然抗命。

杜拜公主與阿聯酋家庭虐待

2018 年,阿聯酋杜拜公主拉蒂法(Latifa Al Maktoum)逃離本國失敗。回到杜拜後的拉蒂法一直杳無音訊,直至上星期,一段公主向朋友發放的短片公諸於世。公主稱自己諸到父親,杜拜酋長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綁架,現囚於杜拜一棟別墅中。號稱性別平等領先阿拉伯世界的阿聯酋,上至公主尚且遭受囚禁虐待,是否真如官方所宣稱,推動國家實現性別平等?雜誌 Newlines 主編,Ola Salem 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撰文批評阿聯酋虐待女性親屬的情況。

伊斯蘭教,中東人漸次不信

名義上,阿拉伯國家的人口以伊斯蘭教徒為主,約旦及沙特阿拉伯更接近全民信奉。這些國家的宗教機構會充當政府組織,而政府亦不時控制祈禱、媒體或學校課程。但「德國之聲」報道,在中東甚至政教合一的伊朗,多個民調顯示近半人口正與伊斯蘭教漸行漸遠,反映世俗化加劇,要求政教改革的呼聲更愈來愈高。

歷劫生死的她:不要遺忘被擄走的人

博科聖地(Boko Haram)是尼日利亞的伊斯蘭極端組織,他們常把綁架回來的女子訓練成「死士」,以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Balaraba Mohammed 便是其中一人,她曾被三度強制參與自殺式任務,但智慧、運氣和命硬使她最終都能全身而退,甚至重獲自由。

維吾爾族遭壓制,世界穆斯林領袖可有伸出援手?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上月獲中國批准,進入新疆「培訓學校」採訪。記者當時質疑,官方所謂轉化極端思想學校,只是一座又一座監獄。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遍佈世界各地,一方有難,其他穆斯林兄弟理應群起支援。然而,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教授 Azeem Ibrahim,在雜誌「外交政策」發表評論質疑,其他伊斯蘭教或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國家領袖,在中國面前,沒有為維吾爾人所遭待遇伸出援手。

斯里蘭卡恐襲羅生門:誰是襲擊基督徒的兇手?

斯里蘭卡發生針對基督徒的大規模恐襲,造成超過 320 死、500 傷。雖然「伊斯蘭國」昨日忽然承認責任,但如此奄奄一息的恐怖組織,還有能力策劃精密恐襲嗎?抑或又是另一次借勢邀功?有維權及智庫組織提醒,斯里蘭卡基督徒近年確實受不少暴力滋擾,但施襲者以佔人口大多數的佛教徒居多,穆斯林作為少數亦曾經遇襲,單靠本土因素不足以解釋事件,背後幾乎肯定牽涉國際組織支援。

重返 1979 伊朗革命現場:這不是一場伊斯蘭革命(上)

伊朗早前慶祝革命勝利 40 周年,國際媒體幾乎無一例外稱呼這場為「伊斯蘭革命」,但其實自由民主派、馬克思主義者、伊斯蘭左翼都是革命中堅,他們合力推翻獨裁的巴列維王朝,以為會建立世俗化民主政權,但成王敗寇,「伊斯蘭政權」竟成為最終革命成果。究竟那些未竟實現的革命理想,描繪怎樣的伊朗未來?

伊斯蘭保守勢力:印尼總統大選勝出者?

2019 年印尼總統選舉將於 4 月 17 日舉行。距離選舉尚餘約兩個月時間,現任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的支持度暫時領先對手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不過,印尼作家 Eka Kurniawan 於「紐約時報」撰文,指無論成為下任總統的人是誰,真正勝出者,將是激進團體支持的保守派伊斯蘭勢力。

沙特女孩:從出生到死亡,一生都「被監護」

來自沙特阿拉伯的 18 歲少女 Rahaf Mohammed al-Qunun,日前稱受到家庭虐待,在泰國轉機時尋求澳洲的難民庇護。聯合國難民署已認可 Qunun 的難民身份,但 Qunun 的父親否認虐待女兒,雙方各執一詞。是次在社交網絡廣為流傳的事件,已引起人們對沙特阿拉伯實施嚴格監護制度的關注。澳洲廣播公司訪問埃及裔美國記者 Mona Eltahawy,解釋沙特的監護制度如何運作,以及對沙特婦女的影響。

為何有德國猶太人加入反猶傾向政黨?

德國極右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在短短幾年間迅速冒起,雖然被批評立場反猶,但卻依然有猶太人主動加入,在剛過去的星期日更成立猶太人分支團體 Jews in the AfD,期望長遠吸納更多猶太黨員。事件引發德國猶太社群強烈反響,有組織在法蘭克福發動示威譴責 AfD。究竟是甚麼原因驅使部分猶太人加入有反猶傾向的政黨?這對理解歐洲政治趨勢又有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