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

|共11篇|

新易卜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親述創作心路歷程

今屆諾貝爾文學獎,由 64 歲挪威作家福瑟(Jon Fosse)奪得,以表揚他「以創新的戲劇和散文,表達難以言喻的內容」。如果說法太抽象,不妨一同翻看他去年接受美國文化雜誌 The New Yorker 的專訪,透過其人現身說法,認識他的成長出身、對劇場的見解、對寫作和宗教的信念。

諾貝爾獎「量產器」:英國獨立出版社 Fitzcarraldo Editions

Annie Ernaux、 Olga Tokarczuk、Elfriede Jelinek 以及 Svetlana Alexievich,這些歐洲女作家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還皆由成立不過 8 年、只得 6 名全職員工的獨立出版社 Fitzcarraldo Editions 發行英譯本。全藍或全白的封面僅得作品和作家之名,但簡約樸實的設計之下,卻是一件件文壇瑰寶。

勇氣與敏銳:202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其中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在 10 月 6 日公佈,由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獲得殊榮,亦是歷來第 16 位奪獎的法國作家。負責評審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盛讚安妮艾諾能夠「以勇氣、客觀、敏銳,揭示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制」。其作者與學者雙重身份,令其「自傳式社會學觀察」成為創作一大特色。

諾貝爾文學獎為波蘭帶來榮耀,得主卻是「賣國賊」?

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通常會成為祖國之光,但在波蘭,文學獎卻引起當地「何謂波蘭?」的爭拗。當波蘭作家 Olga Tokarczuk 獲獎時,她的祖國並非所有人都為她感到光榮。一些人覺得她有理有哲,著作描寫了波蘭 20 世紀的悲慘過去,令讀者正視波蘭曾為屠殺幫兇的歷史,但在另一些人看來,她就是叛徒。

方俊傑:「仁妻」—— 誰說獎項不重要?

「孽緣」已經是 1987 年的事,Glenn Close 也年過七十。票房上,她有「101 斑點狗」作為代表作;獎項上,運氣則不太好,之前六度提名奧斯卡,竟然全數敗北。對上一次,2012 年,在「艾拔貴『性』」女扮男裝,偏偏遇上同代的 Meryl Streep 以「鐵娘子 — 戴卓爾夫人傳」強勢出戰。難得還有機會接到「仁妻」,再一次提名奧斯卡影后,不相信會輸給 Lady Gaga,最強對手該是「爭寵」的 Olivia Colman。如果真有累積分這回事,Glenn Close 照道理無得輸。

奈波爾:集爭議於一身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作家 V.S.奈波爾(Sir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剛在 8 月 11 日與世長辭,享年 85 歲。印度裔背景的奈波爾畢生著作甚豐,公認為英國文壇最卓越的移民作家,但外界對他的評價亦相當兩極 —— 既有人激賞他是後殖民文學旗手、關懷人類的苦難困阨,亦有人譴責他蔑視第三世界的種族主義者。究竟這位「我們時代其中一位最偉大作家」是何以毀譽參半?

Heinrich Böll:對抗時代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家

「我想為被殺的人唱一首歌。」一語道盡 Heinrich Böll 這個被譽為「國家良心」(Gewissen der Nation)的德國諾貝爾獎文學獎得主的寫作初衷。經歷一戰與二戰,見證國家從戰敗到乘納粹崛起而復興,以至再次戰敗瓦礫滿城。他的作品充滿對戰禍的反思和反抗國家組織的叛逆思想,成為德國廢墟文學代表作家。

陶傑:一代人的文學獎

Bob Dylan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令人意外,細想之下,又 No surprise。

諾貝爾文學奬回歸大眾,而且是搖滾樂大師,而且是六十年代叛逆和反抗的音樂發言人。卜戴倫的歌詞,和 Simon and Garfunkel 的作品一樣,其實是詩,用詞淺白,人性的意義深遠。

最惹是非文學獎

當年莫言獲獎,難道是瑞典人表示認同共產政權?還是他們理解一個作家身在言論管制嚴苛的國度,創作的困境?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似乎主旨不在於讚揚得主,而是意在挑起爭議,激起民眾對文學的關注,探討價值觀,調節世道潮流的方向,超越文學本身,正因為此,諾貝爾文學獎才成為最有影響力,聲望最隆,最受關注的文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