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文化多元,也令我感受到身份政治之複雜,到真正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共存,就體現權力關係如何在身體和生活環境之中游動。身份建構大抵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過程,我也不急於在離開香港的第 2 年就要找到答案,反而有一絲絲期待這種亂中有序的狀態,會把我塑造成一個怎樣的人。
身份政治
|共10篇|
在英國,名字作為一種身份政治
當然,我又不認為保留英文名就是「崇洋戀殖」,對於很多香港人,他們的英文名從小到大就跟著自己了,是身份構成的一部分,而且一半英,一半中,這種兼通東西的混雜性,就是香港特質的最好體現。
Fiamengo:女權主義危害未來
當今西方女權主義當道,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英語系教授 Janice Fiamengo 以其反女權主義的代表作之一 Sons of Feminism,發出異議,批評女權主義摧毀學術和思想自由,將對西方社會造成長遠危害。
知識的腐敗:改編「我的奮鬥」也成論文?
這個專門撰寫惡搞論文的三人組自稱「左傾自由主義者」,他們不滿學術界充斥著「牢騷研究(grievance studies)」正在侵蝕科學;並認為美國知識界的某些領域已經腐化,但凡有人質疑那些專門研究身份、特權、壓迫的「學術」,就被貶斥為「偏見」。
唐明:漢奸該怎麼翻譯?
有人認為漢奸是中國文化獨有的概念,主張直接音譯,其實不然,英文有一個非常貼切的字可以借用:coon。這個字翻譯成中文,大概可作「黑奸」:即背叛黑人族群,維護以白人基督徒為根基的傳統文化,甘願為白人政治充當裝飾品的黑人。
身份政治未解決,「歷史的終結」要推遲?
在美蘇冷戰臨結束之際,知名美國政治學家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曾經揚言,共產主義已經破產,西方自由民主成世界主流,隨著意識形態鬥爭結束,歷史將步入終結,此番理論當時在坊間大受歡迎。雖則事實已經證明,冷戰後的世界紛擾依然,但福山未有就此罷休,事隔 29 年出版新書,試圖再以宏大理論解釋全球局勢 —— 他聲言歷史沒有終結的癥結在於身份政治,無論是 #MeToo 運動、英國脫歐、杜林普的崛起,同樣可以人類被承認的欲望所解釋。
統戰還是尋根?讓新加坡華人,以中國人自豪
立國只有數十年,主要由移民組成的新加坡,一直以來均鼓勵各族公民,既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時促進作為新加坡人的國民身份認同。不過,不少人擔心,這項文化與身份平衡的國策,正在中國精心計算下,把新加坡華人對其文化的擁護,化為對「祖國」的忠誠。
民主的條件(三):官民質素
「反對民主的最大因由,在你與街上一般選民閒談五分鐘就會明悟。」一句長久誤傳為邱吉爾名言,因而廣泛流傳。反對民主的理據要多少有多少,選民質素參差便是其一,亦是最難啟齒的理由之一。去年美國大選希拉莉批評杜林普支持者有一半為「一籃子可鄙之人」(a basket of deplorables),大西洋月刊便評論指「說法就算成立,對其選情依然不利」,可見選民地位神聖不可侵犯。然而有兩位美國政治學者敢冒不韙,直指選民抉擇不循理性,要為民主失敗負上責任,說法背後究竟有何理據?
誰有份建立英國人身份?
由英格蘭王國( 1649 )、大不列顛王國( 1707 ),再過渡至現今為人熟悉的英國(即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由分裂到聯合、由各自為政到共政,約一千年來,在建立「英國人」這共同的政治身份、英國這套文化語言上,以下的歷史人物大概會紀錄在案。
從 Hello Kitty 看台灣人的身份政治
台灣對 Hello Kitty 接近瘋狂的熱愛,不單只是消費主義,更關乎身份。評論指出,Hello Kitty 意外地成為了台灣人的身份認同象徵,因台灣人在擁抱 Hello Kitty 的同時,亦是在擁抱日本的「卡哇伊」文化。而這種表現,正是台灣人透過向前殖民者日本表忠,將自己與中國區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