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

|共18篇|

湯若望與一眾傳教士,如何成就華人農曆?

每逢過傳統節日如新年、中秋、端午、冬節,人們都會忽然意識到農曆(又或者舊曆)的存在。其實我們認識的農曆也經過了不少歷史變遷,今天沿襲的版本,是由明代一眾外國傳教士如龍華民、羅雅谷、鄧玉函、湯若望所編纂,其中湯若望在清初更位至通政使,官至一品。

殖民時期的經濟考量:香港天文台為甚麼不叫氣象局?

兩場八號風球,令香港天文台再次成為全城焦點。根據其官方網頁,香港天文台是一個「負責監測及預測天氣、並就與天氣有關的災害發出警告的政府部門」。在很多地方,例如英國、澳洲和台灣,這類型天氣監測機構稱為氣象局(Meteorological Office)而非天文台(Observatory)。香港天文台之所以有此獨特名字,或與其歷史有關。

諸神與科學家之爭:誰主星宿之名?

如今我們抬頭仰望穹蒼,會發現繁星都掛有希臘神祗之名,彷彿接通數千年前的神話世界,但原來有部分名字,可是歐洲天文家遲至 19 世紀才加上。在那個崇尚科學理性祛魅的年代裡,科學家何解要為星空再添一抹神話色彩?美國天文歷史學家 Stephen Case 梳理歷史脈絡,發現看似有違理性潮流的命名背後,牽涉 19 世紀英國與歐陸天文學界的激烈論爭,交織著個人與民族榮辱的故事。

17 世紀天文學家,如何以望遠鏡測繪首幅月球地圖?

在當今先進科技的協助下,人類對月球地理認知日漸充實,但原來早在 370 多年前的 17 世紀,波蘭天文學家赫維留(Johannes Hevelius)已單憑在家中自製的望遠鏡,詳細測繪出月球上連綿起伏的山脈、凹陷不平的隕石坑,結集成人類史上首部月球地圖集「月圖(Selenographia, sive Lunae descriptio)」。

要與西方接軌,明治從「時間」開始

回首明治的歷史,改曆一方面是日本 20 世紀初所經歷的造國運動之一。明治 5 年 11 月 9 日,日本政府在毫無事前通知下,廢除既行的太陰太陽曆,改用西方的太洋曆,翌年發行的曆表中所記的年份是「神武天皇即位紀元二千五百三十三年 明治六年 太陽曆 東京時刻」,其以東京為代表,置於西方基督信的紀元年份計算中,但卻換算成日本天皇的政治權威。

一名天文愛好者,意外為 NASA 尋回失落 12 年衛星

不能小看業餘人士的狂熱,一名住在加拿大西岸的 47 歲無線電天文愛好者,近日便在機緣巧合之下,替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浩瀚宇宙中找回一顆失蹤 12 年的人造衛星 IMAGE。令人驚喜的是,IMAGE 的主要操作系統仍然機能正常。儘管多年來都猶如一件太空垃圾,但事實上,IMAGE 並沒有損壞或廢置一方,而是默默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於外太空運轉了 12 年。

黃銅鼻樑的他,留下「大數據」,下啟天文新一頁

科學界有不少傳奇,卻鮮有人如丹麥天文學家第谷(Tycho Brahe)般奇特,他的創見,雖大多不為人熟悉,但仍能堪稱天文學界的鬼才,全因他超人的視力,在 16 世紀仍沒有望遠鏡的輔助下,對星體進行最準確的測量。他更僱用尚未出名的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Johannes Kepler)為助手,開普勒就是承繼他的珍貴資料,寫下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也許第谷的故事是意在表達「成功不必在我」,在下啟往後天文學界的重大成果。

衝出銀河系的第一人

宇宙有多大?今時今日科學家給你的答案可能是無限大。但在 1924 年前,人類還以為宇宙不過一個銀河系大小,直到美國天文學家 Edwin Hubble,發現原被認為屬於銀河系的「仙女座星雲」,竟是與銀河系分立的獨立星系,宇宙面積比此前所知起碼要大上兩倍,人類始知銀河系並非宇宙唯一 ,原來天外有天。

帖木兒之孫:管得了天文管不了江山

帖木兒帝國,這個明朝時的蒙古汗國分支,由帖木兒所建立,這位成吉思汗的七世女系的駙馬,曾打敗西亞、南亞和中亞的國家而立國,直接或簡接釀成 1,700 萬人死亡。但這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卻出了一位特別的君主 —— 兀魯伯(Ulugh Beg,亦譯作烏魯伯格),他統領國家的時間只有兩年(1447-49 年),但他對天文、數學、醫學卻甚有研究,更勝名數學家哥白尼等後人。

地球是外星人的動物園?

很多人喜歡到動物園,不論你心目中的動物園是荔園,還是非洲大遷徙;而某些人也試過拿整個國家所有人當做動物園,還非常殘酷,這些時期包括文革、赤柬、納粹……於 1973 年,天文學家 John Ball 提出「動物園假說(Zoo Hypothesis),認為外星人當地球是他們的動物園,所以一直不接觸人類。現在有天文學家計算出這假說的可能性。不過,如果假說是真的,外星人果然較人類文明……至少不像強國旅客,會用錢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