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之孫:管得了天文管不了江山

A+A-
兀魯伯在撒馬爾罕的雕像。

帖木兒帝國,這個明朝時的蒙古汗國分支,由帖木兒所建立,這位成吉思汗的七世女系的駙馬,曾打敗西亞、南亞和中亞的國家而立國,直接或間接釀成 1,700 萬人死亡。但這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卻出了一位特別的君主 —— 兀魯伯(Ulugh Beg,亦譯作烏魯伯格),他統領國家的時間只有三年(1447-49 年),但他對天文、數學、醫學卻甚有研究,更勝名數學家哥白尼等後人。

兀魯伯是帝國奠基者帖木兒之孫,1394 年出生在蘇丹尼亞(Sultaniyya,今伊朗地區),兀魯伯這個名字在阿拉伯文中有「大王子(Great Prince)」之意,被寄予厚望,其父沙哈魯(Shah Rukh Mirza)在 1409 年就任命只有 15 歲的他管治汗國地區撒馬爾罕(Samarqand,今烏茲別克東南部),這位王子雖也積極從事領土的經濟、政治、軍事事務,但事實上他對科學更感興趣。

建設學術都會

兀魯伯要將撒馬爾罕建設成為文化和智慧之都,項目都是以學府為主,在 1420 年先後在撒馬爾罕和布哈拉(Bukhara)設立高等教育機構。他親自挑選在學校任教及研究的科學家,聚集起當時得令的科學人才,羅致了著名天文學家卡迪札達(Qadi Zada)、卡西(al-Kashi)等 90 多位學者,兀魯伯更會在學院中親自授課,課程最主要的課題要是天文學,而為了支持這一領域的研究,他更決定建造天文台。

兀魯伯天文台(Ulugh Beg Observatory)設計於 1424 年,1429 年正式完工,成為 15 世紀最大的天文機構。天文台的主要儀器是半徑達 36 米、延伸至地底的巨型六分儀,其他儀器包括渾天儀、三角儀(Triquetrum)、星盤等,主要用於觀測太陽、日照,也用於各種月球和行星測量。兀魯伯與學者助手們就在撒馬爾罕,研究確定黃道(Ecliptic)的傾斜度、春分點、進動和其他基本天文常數。

兀魯伯天文台(Ulugh Beg Observatory)。 圖片來源:Wikipedia

撰寫星象鉅著

「新古拉干曆數書(Zij-i Djadid Sultani)」是兀魯伯最重要的成就,曆書中部分是從拉赫曼蘇菲(al-Sufi)的著作「恆星之書(Book of Fixed Stars)」摘取出來的,另有許多星像位置是根據他與助手在撒馬爾罕的觀察所得,著作涵蓋了 1,018 顆星的星象表、行星運行日曆。這個星象表可算是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Hipparchus)所製恆星星圖以來,第 2 個原始星像表。「新古拉干曆數書」在 1437 年已告完成,但兀魯伯直到死之前,都沒有停止研究。

兀魯伯算出地球的軌道週期應為 365 天 5 小時 49 分 15 秒,這項早在 15 世紀的發現,比當今所測數字只是多了 25 秒,比後世數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估算還要準確。他算出地軸的傾斜角度是 23.52 度,也是優於後世天文學家兼占星術士第谷(Tycho Brahe)的估算。著作中另一重點是三角函數表,他建立的三角函數正弦(Sine)和切線(Tangent)表,已能計算出精確至小數點以下 8 位數字。

天文數學的強人也涉獵醫學,兀魯伯發現酒精與大蒜的混合可以有助治療腹瀉、頭痛、胃痛和腸道疾病。 他更為新婚夫婦提供了建議:飲食中含有堅果、杏乾、葡萄乾等能有助於增加男性的生殖能力。

可惜,醫卜星相皆精,兀魯伯卻不是治國能手。

悲慘下場

在位第 2 年,他的姪兒 Ala-al-Dawla 叛變,長子 Abd al-Latif  平亂有功,卻沒有得到應得獎勵。兀魯伯偏愛幼子,剝奪 Abdul al-Latif 管治中心地域赫拉特(Herat)的權力,並將地方管治權轉交幼子,令長子懷恨在心。相傳兀魯伯根據占星預言,得知自己將被兒子殺死,是以流放長子。這埋下了伏線,後來姪兒的兄弟再次發動叛亂,兀魯伯率兵征討戰敗,長子趁機叛變篡位,拘禁父親,1449 年的今天,兀魯伯被兒子派人暗殺而死。他的畢生研究皆因其舉國資助而發揚光大,但其不幸亦正源於生在帝王家,而又不諳管治之術。

他其後獲封為烈士,埋葬在帖木兒陵園(Gur-e-Amir)。而兀魯伯天文台在 15 世紀末已被遺忘,到了在 1908 年才被烏茲別克考古學家 V.L. Vyatkin 再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