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由無數的抉擇構成。暢銷書「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叫人別輕看每個微小改變,只要持之以恆,終能取得巨大成就。問題是,該往哪裡投放心力?尤其每當要作重大決定,懂得選擇才是首要。人工智能可分析大數據,按路面情況建議最佳路線,卻無法預測和規劃人生軌跡。因人生有無數的抉擇,也就有無盡的未知變數,而最關鍵的一種,就是人心。
人生規劃
|共15篇|
鄧景康:如想移民,應在中學時期開始規劃嗎?(下)
中學階段如何準備規劃海外升學或移民?我會建議從調適學習模式開始,在香港讀書是以考試為本的,日常學習及功課似乎只為滿足考試要求。加拿大卻提供很多空間讓學生選擇,他們可以善用騰出來的時間找尋自己的興趣、適應學習模式、探索未來,接受改變。
鄧景康:如想移民,應在中學時期開始規劃嗎?(上)
但若子女還在中學階段,卻是家長為他們考慮移民的合適時機,因為年輕人在沒有家長的指導及支持下,其實不容易走前一步。學生需留意學校的學科、課程及考試制度是否適合,就像我一直提及,在海外升學,當然要做足準備功夫,從選擇另一學習制度的角度做好資料蒐集,也是不錯的考慮。
鄭立:卡耐雞的人生指南 —— 投胎決定了你人生的大半
這可說是個投胎遊戲,而你的第一個選擇就是父母,這已經決定了人生的大半。父母的職業不僅與起始資源及能力有關,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給你額外的「人脈」和「時間」。
鄭立:戇救世主 —— 太功利的教育,只會誤人子弟
我們想像中的誤人子弟,可能是懶惰,或者教的東西沒教好,或者不檢點的老師。可是現實的誤人子弟,更像故事裡的師父,受到劇中所有主角尊敬,也真的把暗殺拳傳授好,可是在現實沒有如他預期下,扭曲了一群人的人生。
轉行不怕遲:飛人保特與他們的第二人生
現年 32 歲的飛人保特(Usain Bolt)退出田徑壇後,未有坐享代言收入歎世界,反而選擇開創第二人生,為當足球員的夢想奮鬥。他先後在英國、德國和澳洲,跟隨職業球會進行操練,一代飛人只求爭取一紙合約。英美不少中年人甚至長者,亦有因為理想或生計,從事另一份截然不同的工作。英國廣播公司走訪了其中幾位,記錄他們從未算遲的轉行經過。
人生馬拉松 40 歲才應找全職工作?
有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到了 3、40 歲以後,事業上仍未有一番作為,多會懊惱不已,但雖知孔子時代的人壽命不比現代長,而當人均壽命愈來愈長時,可用的時間更多,是否可以重新規劃?
【人口過剩】若要環保,不如不生小孩?
以往有廣告指養大一個小朋友要 400 萬,今時今日恐怕已不止,金錢以外,養育兒童所耗費的資源亦甚為巨大,而且地球人口估計將達 74.4 億,究竟繼續繁衍人類,地球是否有能力負載?英國「衛報」最近就有專文探討,不生子是否較環保?
劃出反思時間:4 項重奪人生的建議
俗語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是,當人遇上一波又一波的挫折,從未嘗過成功的滋味,不其然會質疑自己:難道我真的是一無是處?暢銷書 Order Unmistakable: Why Only Is Better Than Best 作者 Srinivas Rao,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但並不成績突出,其後在不同工作崗位曾遭解雇,人生看似就是在累積爛透了的履歷表。不過,這些 Rao 都克服過來,日前 Rao 在網媒 The Emission 撰文闡釋多項可助你重奪人生的建議。
9 個人生巔峰時刻
人生總有各種巔峰時刻,往往過後回顧才會察覺,無奈經已不復當年,追悔莫及。歷來有不少研究試圖找出各種身心表現的頂峰年齡,固然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不同,但自然科學及統計學仍可提供一個參考:
Eric Chan:所有事情發生必有原因
昨天晚上和一班新的朋友吃飯,大家談天說地風花雪月不亦樂乎,席間說到很多不同的東西,我突然之間醒覺,我們所談的東西很多都是從過去的經驗、經歷而來,而且如果沒有那些經歷,那就沒有今天的我。
無心工作,如何自救?
四天假期過後,緊接三天新年假,再不足一個月,又踏入農曆新年,這種氣氛,的確很難專心工作,勤力向上。但面前滿是死線,要做又不想做,如何可以扚起心肝?(弱弱一問:你明明有時間在電郵郵箱或臉書中,點讀這篇教你扚起心肝的文章,就是不想工作,就知你病情嚴重,快點讀完,快點做啦!)
日薪 50 円的東大處男,你有興趣租用嗎?
你覺得自己值多少錢?日本一位無病無痛、學歷甚高的廿歲男生,自認每日僅值 3.3 港元。就讀東京大學的高野 Ryosuke 留級一年內,開始一個另類實驗計劃,名為「你會用 50 日元來買東大生的一天嗎?」 他仿照「出租大叔」和「出租女友」的形式,以 50 日元(約 3.3 港元)的超低廉價格,把自己的 24 小時公開出租,看看甚麼人會對此感興趣,又會想租用他來幹甚麼。
梁迪倫:這一代人走在文化路上的心情
在香港,如果是 20 至 30 歲的年輕人,思想最常出現的掙扎,往往是夢想與現實的衝突。大家時常想:「在殘酷現實,經濟完全主導的香港,我心該投向何方?」因為在香港,有一些工作是比較容易搵食,大家都覺得是荀工,搵錢容易;但亦有一些工作是「硬野」,大家都勸你放棄,早點轉行,因為搵錢艱難,時常朝不保晚。但這些「硬野」,往往也是最具文化的工作,可能是畫家、音樂人、作家、設計師、電影工作者等等。
不要「做愛做的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趁尚有青春時便要追夢?詩歌總是歌唱浪漫,浪漫以外總是有人唱反調。美國漫畫家 Rachel Nabors 便提醒大家,「做愛做的事」往往是差勁的生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