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著

|共73篇|

紅眼:嘢可以亂食,Polo 不可以亂講

前陣子有電台名嘴批評香港運動員穿 Polo 不扣衫鈕,是衣衫襤褸的表現,惹人抨擊不尊重運動員。除自暴其短,也反映了名嘴對 Polo 的認識相當有限。情況好比去看一部電影,能看、要看的東西甚多,抓住兩三個電影犯駁位大肆彈劾,加一句「若然是我就不會犯這種錯誤了」,其實不一定就很懂電影。

綠色和平:100 件,都未夠?一起時尚覺醒!

香港人平均擁有近百件衣服,不過當中有 15 件衣服是從未或甚少穿著,每 6 件衣服就有 1 件打入「冷宮」,若以每件衣服 100 元計算,保守估計打入「冷宮」的衣服共值 39 億。雖然物質如此豐裕,但香港人每年仍會「血拼」10 次,花費近一萬港元,意味香港人並不清楚自己有多少衣服。

二手舊衫去哪兒?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在物質富裕的香港,衣服隨四季變換,款式過氣尺寸不對褪色甩線,稍不合意就棄之如履。直接丟掉總覺浪費,送到慈善機構,倒算做件好事,再買新的也少點罪惡感。但你捐出去的,有多少真是窮人禮物?又有多少成了二手「新貨」?到匈牙利城市 Szekesfehervar 走一趟,或許能找到答案。

宇野:回顧 1930 年代的美學(上)

30 年代是一個精神至上的年代,流行對過去美好的時光的回顧。早前第 69 屆康城電影節開幕,開幕電影又是活地亞倫的作品。Café Society(咖啡公社)講述了發生在 30 年代荷里活夏天的故事,這裡面人人都光鮮漂亮。在加州的裡陽光裡閃著光。在那樣一個「倒楣的年代」,捉襟見肘中永遠不忘變美,多麼勵志。

唐明:You are what you wear 女王的穿衣之道

應該說,除了女王,別的女人如果這樣穿會太過莊重,還略嫌造作,雖然只是帽子和胸針這樣的細節,但注重這個細節,卻是非常古典的傳統,一般現代家庭沒有這方面的講究,正如我們在小說裡看到甚麼沒落貴族之後流亡異國,獨是胸針上的家族徽號出賣了身份,勾起一段往事云云。

紅眼:潮牌雖好不及潮網好

今時今日,一個網站不只可以值錢過一間店舖,甚至可以值錢過一個大集團。說的是剛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成立至今只有 10 年的潮流網站 Hypebeast。Hypebeast 十年冒起,不是神話,而是一個乘風而起的故事,與潮流集團 I.T. 的時裝王國相比,剛好就是兩個世代經營模式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