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著

|共73篇|

英女皇穿搭搶眼的道理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晚年得道,衣著品味漸趨花俏奪目。盛祝 90 大壽之時,便曾公開穿上一襲螢光綠色套裝,撼動了全英國。其實英女王用心良苦,穿得如此搶眼奪目,是為了讓民眾在人頭湧湧之中更易看到自己,能夠歡呼「我見到英女王了!」從童年一直優雅到老去,儘管衣著出眾,但做人從不失禮。一個人能高調而不惹憎厭,只因背後藏著不動聲色的體貼,搶眼得來還是有點道理。

中世紀富豪的光與彩

當時色彩染料,得來不易,非常昂貴。藍紅衣衫,在現代城市人眼中,或許易「撞色」,引人注目卻不一定順眼,但在中世紀時,這些鮮色衣袍就是美服貴服,「撞得起色」的人非富則貴,所以就算「撞」得不美也是不要緊的。

紅眼:喜歡一個人逛古著店的時刻,但不能喜歡太多

人世間總有那麼二三事,本身有入場限制,只提供單人模式,需要一個人去完成。對我來說,逛古著店也是。這種小店舖的魅力就是它有著未知數,有沒有你的尺寸,有沒有你剛好喜歡的牌子和顏色。而且,你總會特別小心,特別像個驗屍官,若是一件磨到起花的舊針織冷衫,你更會注意它有沒有破洞,有沒有脫色或污漬影響外觀。另一邊廂,在連卡佛買件應季無打折的襯衫,貴上幾十倍,都未必這麼著緊。

紅眼:民族服、宗教服與軍服

民族服裝本身就是因應近半世紀旅遊文化興起才出現,一個簡化而籠統的衣著概念,連帶著濃厚的商業考量。有趣又諷刺的是,不但另一個民族的人把它穿上身,從來無傷大雅,它甚至本身就是為了被自身民族以外的外地人和遊客穿著而出現的。對某些民族和國家的認知,也完全影響了一個人會否熟悉和願意穿上其民族服。說穿了,如何看待一件民族服,本身就包含著對民族的親疏高下之別。

觀其鞋,知其人,最易看錯一個人

如果你想暗中洞悉旁人的個性,有時並不需要透過實際交談,我們對於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多數都是來自觀察對方所穿的鞋。穿一雙怎樣的鞋,既是展露個人特質的方式,亦是別人觀察對方個性的一大途徑。我們常假定了一個人只要鞋子 Keep 得好,其工作態度應該亦企理有責任,不會太糟糕。結果,研究認為兩者同樣沒有關係,反而指出,人們最容易因為一雙鞋子而看錯一個人。既定思維影響一個人的眼光,總有看錯人的時候。如果跟一個人初次見面,看到對方穿著一雙爆線、披口甚至連鞋底都快要掉出來的舊波鞋,不要太快皺眉,以為對方是「烏搲」、「俹簁」之徒。事實上,他們可能比想像中更穩重可靠,而且具有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

唐明:真正的有錢人不洗衣服?

有這樣一則網絡傳說:一個女孩子買了一件價格約 42,000 港幣的法國名牌上衣,洗過一次之後居然退色,於是到名店裡去問個究竟,對方居然回答她:這件產品設計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換洗需要,客人一般都是穿過幾次就丟掉了。可想而知,這個傳說引起了巨大爭議,許多人哀嘆「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紅眼:安逸從不是永恆

A Bathing Ape 和無綫電視 50 周年聯名推出紀念版 T 恤,一看覺得不對路,再看,又好像姣婆遇著脂粉客。TVB 個 B 以及 BAPE 件 Tee,倒是門當戶對,都幾對板。盛極一時的潮牌,都有淪落到成為 Camp Tee 的一日。過氣潮牌穿在獎門人和 Lisa 姐身上,除了極盡諷刺的意味,也頗應景。BAPE 老到變質,TVB 又何嘗不是自甘墮落的垂暮老耆?安逸猿,安逸原本也是 TVB 的宗旨,反正競爭對手幾乎不存在,坐擁收視保證,拍甚麼,甚麼人拍,都不是考慮因素,有就可以,而且穩陣就好。這跟老去的 BAPE 是同一種敗壞之風,反正是大台、大潮牌,躺著就可以有收視,錢也可以躺著賺,出甚麼都有 Bad Taste 的人捧場。無論如何泛濫、惡俗、粗糙,Bad Taste 的人都不會質疑事物會過時變壞,他們總是一廂情願地期望所有生活品味和習慣都不會變更。安逸是 TVB 的宗旨,而 TVB 又是香港的縮影。

陶傑:不忘初心說著褸

甚麼叫 Decency?其實很難定義。有諸內而形諸外,內在的修養,述於外表,自然散發出來的一層「光彩」(Aura),而不是權力賦予的光環,就叫做 Decency。身為世界公民,要時時注意 Decency。出外旅行,去不同的國家,須配襯不同的表著。例如去到法國北部的城市聖馬羅,看見周圍的建築物是灰黃的磚石,則不可穿著大紅大綠的廣場大媽式衣裝。

明天上班請穿:運動裝

西裝 —— 穿著時,因其修身剪裁或用料,舉手投足會略顯不便,算不上十分舒適;但其予人的莊重和專業感,是不少辦公室職員上班的不二之選。話雖如此,如果有著得舒服、又不失專業風格的工作服飾,對打工仔來說,應是一大福音。近年,不少年輕的專業人士,會在其工作環境裡穿起「運動時裝(athleisure)」類的服裝與運動鞋。

綠色和平:惜舊如新 重修舊好

你穿最久的衣服穿了多少年呢?在日本,一位女兒發現爸爸多年來堅持修補和重穿一件破舊的 Polo 恤,她後來翻開相簿,才發現那是爸爸年輕時與媽媽歐遊度蜜月的情侶裝,如今只為留住記憶的餘溫,賺人熱淚。每件舊物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香港也有過惜舊如新的年代。可惜時至今日,港人普遍沉迷購物,視購物為紓壓途徑,結果經常衝動購物,換衫快過換畫,每年紡織物棄置量近每分鐘 1400 件 T 恤。有沒有想過,嘗新原來不須棄舊?

「爛牛」爛在骨子裡

今天的爛牛和過去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製造手法。今天使用的布料比過去強韌得多,80 年代的牛仔褲可以自然磨損穿洞,但是今天若想要同樣自然磨損的效果,只能通過刻意加工,消費者沒可能穿爛一條牛仔褲,必須特地購買經過加工的「爛牛」—— 聽來是不是很諷刺?

一條迷你裙,令沙特洗底失敗

沙特女模穿著露臍裝迷你裙,漫步於無人的古城之中,盡顯異國風情。相關影片流出網絡後,女郎疑因裝束「過份暴露」,違反穆斯林婦女的衣著規定,遭警方拘捕。消息一出引起全球爭議,網民炮轟違反人權,剝奪女性的穿著自由。美國「華盛頓郵報」外交事務記者 Adam Taylor 倒認為,此事的最大「受害者」,恐怕是沙特政府才對。

從頭溶掉你著完的 fast fashion

Fast fashion 的興起是地球浩劫這一點無容置疑,低質流水式生產加上來去如風的時尚潮流,意味一季過去後又是時候丟棄一堆犧牲品。在美國,每年有 1,400 萬噸衣物被棄置,當中只有 0.1% 舊衣會被非牟利團體和環保機構回收再造,這個現象香港也不能倖免。不過最近有科學家研發新再造技術,有望增加再造舊衣重生成新衣的機會。

紅眼:行禮如儀,大婚小事

好友下周結婚,終於衝線做老襯,惟自知酒量不濟,恐防被我當晚放倒,重演夜鬧鴻圖道的糗事,於是早在半年前就聰明地摸著杯底把我徵召做伴郎兄弟。倒數階段,開會商討終生大事,應該已比姊妹們慢了十拍:「打領帶(Necktie)還是領結(Bowtie)好?」

為何政界難有時尚男神?

環顧全球政客的穿著,確實可用「奄悶」形容。特別是男士們,清一色恤衫西褲,若是競選要職,也不過是換套更貴的西裝而已。既墨守成規,更毫無特色。縱然我們都明白,西裝代表專業、穩重和承擔。但既然非穿不可,也絕非無財無勢,為何這麼多政客老是衣不稱身,像個穿著父親西裝去見工的畢業生?原來有的是故意,有的卻是難免。

綠色和平:給自己最好的聖誕禮物

綠色和平分析過「光棍節」的貼文關鍵字,發現訊息主要圍繞「優惠」、「單身」、「購物」、「瘋狂」,「開心」。由此可見,Facebook 消費專頁在促銷時喜歡把購物和快樂連繫。然而,根據英國新經濟基金會發表 2016 年「快樂地球指數」,香港全球排第 123 名。我們有認真想想,自己快樂的泉源在哪裡?

如何從 fast fashion 中找好衣服?

身陷 fast fashion 年代,即使你拒絕即著即棄,一件新衫著幾年也不容易。採購時每每被劣質衣品主導的 fast fashion 包圍,見到價錢牌便一頭熱,我們似乎鮮有培養辨別衣物品質優劣的機會,結果新買褲子一個踎低起身已告爆軚,襯衣洗過一次已老態盡現。如何在好壞雜陳的衣物中揀中夠著幾年的潛力股?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副教授、「Zero Waste Fashion Design」作者 Timo Rissanen 有幾個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