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個人戴假髮,可能是出於要遮蓋脫髮禿頂,又或純為造型。而幾百年前歐洲顯貴戴上又高又大而且特別假的及肩假髮,則是一種時尚。在 17 世紀風行的及肩長假髮(full bottom wig),更是禿頭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個人喜好。
時尚
|共59篇|
林喜兒:「超模傳奇」—— 回憶光輝,面對當下
Apple TV+ 紀錄片「超模傳奇」(The Super Models),講述從 80 年代開始,自小渴望做模特兒的 Linda Evangelista、被星探發掘的 Cindy Crawford 和 Christy Turlington、志願是做舞蹈員的 Naomi Campbell,四位少女乘著 80 年代的時尚發展。她們從雜誌、廣告硬照到時裝天橋,一躍成為全世界的寵兒,某程度上改寫了模特兒的發展。
摧毀靈魂還是脫胎換骨?LVMH 駕馭品牌的水火之道
談到 LVMH 集團的傑出成就,Arnault 在受訪時曾說,因為各個品牌「擁有非常矛盾的兩個面向,是永恆的經典,同時也是最現代的代表。就像水與火,卻能互融」。
【展覽】英國 V&A 博物館首個亞洲巡迴展「Bags: Inside Out」—— 探索手袋背後的各種意義
V&A 博物館於 2020 年 12 月起開始以「Bags: Inside Out」作巡迴展覽,帶領大眾探索手袋背後的種種文化意義。香港的太古廣場是其首個亞洲巡迴展的終點站,展出逾 200 件珍貴展品,讓觀者從古至今,全面了解手袋的「進化史」。
面具於 16 世紀的歐洲:既流行,亦可恥
說到面具,今日多數人會想起派對或舞台上的誇張服飾。但其實古今中外也有佩戴面具的文化,由醫學用途、彰顯階級、神聖象徵、時尚標誌,甚或職業與日常所需⋯⋯ 意義一直隨時代轉變。
池逸知:赤膊上陣賣時裝的 Abercrombie & Fitch
作為潮流商品,隨潮流而起落,也只能跟這班大隻男模在中環說聲再見了。
【圖解】時尚背後的環境災難
時尚背後的成本龐大,製造 1 公斤紡織纖維平均會產生 23 公斤溫室氣體、製作一件棉製 T 恤需要 2,700 公升水,相關的研究數據不勝枚舉。加上「快時尚」的流行以及部分人過度消費的購物模式,時尚產業目前成為世界第二大污染行業。
法國內衣趨勢:舒適至上,實用有價
法國或被喻為性感內衣的發源地,內衣的法文名詞 lingerie 甚至傳至外地,常見於日本、荷蘭及巴西。但隨著全球風氣改變,不再將此類貼身衣物單純視作誘惑之用,法國女性挑選內衣的重點亦有所變化,由偏好大膽的款式,改為以舒適與實用為首要條件。
紡織與藝術:針線背後為誰發聲?
訊息往往埋藏在藝術品的細節中,你可曾仔細地聆聽藝術家、甚至策展人背後的訊息,他們在為誰發聲?CHAT 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在疫情肆虐下,迎來開幕一周年,並以「意象連綿:方法的彌合與觀念的縱橫」作為其春季展覽。展覽共有 7 位當代藝術家的展品,作品所盛載的意義份量十足,如南北韓之間的暗中「通訊」、思考消費品背後的勞動者,以及「普通市民」之聲。雖然因應疫情而暫時閉館,但亦可在此以文字及相片一睹其生命的重量。
南韓人:疫情下都要靚
現在出門都要戴口罩,差不多遮蓋了整個下半臉,女士們就用心經營上半臉的妝容。但精緻妝容背後,長時間佩戴口罩容易使皮膚過敏及長暗瘡,所以更要注重肌膚的日常護理。如何能在戴上口罩或防護面罩的同時注意儀容,又能保持個人風格,成為以時尚著稱的南韓人在疫症爆發時的重大議題。
比誰穿得少:為何有些男人在冬天穿短褲?
因為「不怕冷」而自覺勝人一籌,是塑造反叛性格的動力之一,這可以解釋為何許多男性在年輕時特別抗拒穿外套,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學生,而試圖顯示自己的氣概,他們喜歡刻意反其道而行。
【Soul Monday】子承父業,化傳統為潮流
79 歲的金城昌太郎作為「琉球紅型」布染大師,獲封「縣指定無形文化財技能保持者」,表揚其對這種沖繩傳統工藝的守護,兒子昌之卻不感興趣,令家業幾乎失傳。直至認識到父親的熱誠,「想讓年輕世代親身感受」,於是從去年夏天開始,把「紅型」融入黑白襯衣,並在網上發售,化傳統為潮流。
蘑菇製的…… 手袋?
全球 20% 的廢水及 10% 碳排放,皆來自時裝業界。關注氣候問題的抗爭組織 Extinction Rebellion 甚至發起「時裝杯葛」運動,呼籲人們一年內不買任何新衣。但環保和時尚不一定「水火不容」,新一批創新生物材料可取代棉花和皮革等浪費性紡織品,或能提供一種折衷方案。
紅眼:「JOJO 的奇妙冒險.石之海」—— 空條徐倫的時尚圖鑑
承接上周的開場白,接下來繼續談 JOJO 的第 6 部作品「石之海」。這一部從「週刊少年 JUMP」2000 年 1 月號開始連載的作品,名副其實是千禧新世代之作。而且,有別於過去幾代的時空背景,故事以 2011 年的未來世界為視點,舞台從意大利搬到美國,故事主角則換成第 3 部 JOJO 繼承者空條承太郎的女兒,空條徐倫。
愛馬仕 182 年的時尚之道:尊重工匠
每款新品不管賣再好都只限量供應,絕不加量生產;唯一一個能把產品做到一上架就升值的,非法國頂級品牌愛馬仕(Hermès)莫屬。
今期流行配飾:書
讀者為何仍不放棄實體書?原因可以有很多:因為好看的封面、翻頁的觸感、看過的頁數累積起厚度、暫時令人離開智能電話等等。看似過時的閱讀方式,對大眾仍是有吸引力。現在出現另一閱讀的理由,就是打扮需要。
方俊傑:「英倫壞男孩:McQueen」—— 男孩不壞
對於時裝,我的認識接近零。對於時裝設計師,興趣反而大。紀錄片「英倫壞男孩:McQueen」,主角是於 2010 年自殺身亡的英國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逝世時才四十歲。相較現年接近八十,仍然在生的英國行家 Vivienne Westwood,Alexander McQueen 的經歷固然比較悲情。
無病戴口罩,所為何事?
有病戴口罩,無病也戴口罩,皆因人煙稠密、空氣污染情況加劇,用口罩防病菌防污染,也是人之常情。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由明星帶領的風潮,戴口罩已漸成潮流指標。據網媒 Vox 報道,一些公司看準商機,希望令過往以實用為主的口罩,成為時尚配件。
林宇:超然的大國審美觀
當普世價值支持每一個人即使各有瑕疵也仍然可以漂亮自信,大國人卻絕不認為如此。最大的原因簡單不過,因為完美無瑕,才是大國的基本與平常。
執掌 Chanel 三十年,誰是老佛爺的繼任人?
世人尊稱「老佛爺」的殿堂級時裝設計師 Karl Lagerfeld,執掌 Chanel 超過 30 年,就算不認識哪些經典設計出自其手筆,都會認得他多年如一的標誌性打扮。那個一身勁裝,總是戴著手套、墨鏡,紮起一條馬尾辮的「白頭佬」,卻在今年 Chanel 的巴黎春夏高級時裝展上不見蹤影。比起時裝展,老佛爺的失蹤更令人關注 Chanel 的往後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