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俄獨立 —— 烏克蘭教會的鬥爭

A+A-
基輔宗主教—烏克蘭東正教牧首菲拉列特(Filaret),出席國家(基輔羅斯)基督化 1,030 周年儀式。 圖片來源:路透社

自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以來,烏克蘭與俄國關係一直惡劣。近日,烏克蘭似乎有所反擊。不過,並非針對領土,而是爭取國內的東正教會脫離俄羅斯,達自獨立自主。烏克蘭教會的獨立,實際上超越了宗教事務糾紛。假如烏克蘭的要求,在夏季末的君士坦丁堡神聖大公會議(Holy Synod in Constantinople)上得到支持,勢將削弱莫斯科教會的勢力。

相比天主教會,東正教會設有多個自主教區,當中包括俄羅斯正教會。各教區僅尊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為「平等的第一人(First Among Equals)」。牧首本人對其他教區並無實質管轄權,不過,作為東方正教的發源地,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地位仍有一定象徵性。莫斯科牧首基里爾(Kirill),便於日前到伊斯坦堡訪問巴爾多祿茂(Bartholomew I)大牧首,以防其倒向烏克蘭。在接著的大公會議上,君士坦丁堡教區是否同意烏克蘭教會的獨立,將影響烏克蘭能否切斷與俄國的宗教連繫。

2009 年,基里爾(左)與巴爾多祿茂。 圖片來源:路透社

儘管如此,據美聯社從東正教高層獲得的消息,巴爾多祿茂將同意,讓烏克蘭教會取得獨立地位。自 17 世紀以來,莫斯科教區一直擁有對烏克蘭教會的管轄權。但現時烏克蘭境內共有三支東正教會系統,一支在沙俄帝國解體後的 1921 年宣佈自主,另一支則在 1992 年隨著蘇聯崩解,由時任基輔都主教菲拉列特(Filaret)帶領脫離莫斯科教區。目前只有一支烏克蘭正教會屬莫斯科宗主教的聖統,並得到其他自主教區的廣泛承認。

菲拉列特當年宣佈自主的舉動,亦是一場教權爭奪戰。不過,當時的君士坦丁堡教區,態度與今日恰恰相反,與莫斯科同站一邊,共同反對菲拉列特的主張,並對其施以「破門律(Excommunication)」逐出教會。由於缺乏官方地位,分裂出來的自主教會顯得弱勢。但近年由於烏方部隊與俄方支持的叛亂分子,在國家東部的武裝衝突,促使不少烏克蘭人背棄以莫斯科為宗的東正教會。

烏克蘭教會的地位問題,正是君士坦丁堡與莫斯科兩大自主教區及大牧首之間的角力場。君士坦丁堡大牧首雖然是名義上的領袖、教區亦是最先建立,但 1453 年時鄂圖曼征服君士坦丁堡,而莫斯科大公國宣稱自己為「第三羅馬」、東羅馬帝國繼承者,並於 1589 年獲廣泛承認自主地位。現時莫斯科教區擁有全球最多、約1.5億的東正教信徒,影響力不言而喻。

基里爾與巴爾多祿茂之間的磨擦,早在兩年前已出現。當時,基里爾反對由巴爾多祿茂召開的克里特島大公會議,並拒絕出席。當時已有分析解讀,此舉屬挑戰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地位,及昭示俄羅斯方為東正教的核心。現時,似乎輪到君士坦丁堡教區還擊,一旦巴爾多祿茂宣佈承認烏克蘭教會的自主地位,勢將打擊莫斯科教區的威信。

除了宗教權力之爭外,烏克蘭教會的獨立,亦不免涉及政治。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在本年 4 月,回答有關教會獨立的問題時表示:「很難讓俄羅斯支持並且歡迎分裂教會的行動。」但對烏克蘭國民而言,建立屬於烏克蘭的教會,似乎是人心所向。烏克蘭民間調查組織 Rating Sociological Group 於上月初的調查顯示,約 52% 受訪國民認同,基輔宗主教的烏克蘭教會,是千多年前基輔羅斯東正教會的繼承者;至於莫斯科宗主教只獲 12% 受訪者的認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早前更批評國內忠於莫斯科的教會:「是普京對烏克蘭的混合戰爭。教會日夜為俄羅斯軍隊祈禱。」

但由於東正教沒有真正統一的領袖,其他教區的取態仍是未知之數。美國福坦莫大學神學教授 Aristotle Papanikolaou 認為,假如烏克蘭最終獲授獨立地位,將可能導致東正教的分裂,不同教區分為承認及拒絕承認兩派。他又解釋:「很難想像所有教區都會接受。歷史上宣佈獨立的教區,都在幾十年後才得到一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