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頓以反越戰為從政的洗禮,按道理整個美國自由派的民主黨政府都應該反戰、厭戰,而促進世界和平。但諷刺而吊詭的卻是:民主黨自由派政府執政的紀錄,卻充滿戰爭的印記。
帝國
|共9篇|
鄭立:退想齋日記 —— 朝廷變民國,民國變帝國,帝國變黨國
對一個書生來說,承認「科舉已死」就像律師承認「法治已死」一樣,他要適應法治…… 不,科舉已死的世界是很困難的,當然甚麼都看不順眼了。
唐明:甚麼樣的人學不到歷史教訓?
在政治秩序上還有「父母官」這種散發著腐臭的觀念,乃至於林鄭依然自覺是香港的母親;還有「老百姓」,流露出徹底的無力無奈,面目模糊,是一個完全沒有公民權的概念。但對於中國政治制度影響最大的觀念,是「大一統」。
鄭和下西洋 —— 和平或侵略者?
澳洲廣播公司報道指,中國領導人無論到哪裡外訪,均大談其「一帶一路」倡議,並屢屢提及鄭和,將之奉為為中外友誼的象徵。當涉及與東南亞國家往來及中國和平崛起的話題時,鄭和更老是常出現。然而,這位「中國哥倫布」是否如官方一直所指,沒有恃著龐大的海軍艦隊,用於侵略擴張?
陶傑:「一帶一路」的西方先賢
「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人在 21 世紀才發明的。19 世紀就是英法兩大帝國主義一帶一路的史詩型世紀。
陶傑:歐洲帝國的新構思可行嗎?
法國財長勒梅爾和總統馬克龍分別聲稱,歐洲要建立一個新帝國,要有自己的軍隊,抗衡一個離心日濃的杜林普美國。面對日趨衰敗的英國,確是法德和歐洲的機會。但法國的豪言如何付諸實踐?
鄭立:阿鐵騎 —— 民主不能當飯吃,但可以當疫苗打
「阿鐵騎(Antike)」這個遊戲是「大國崛起(Imperial)」作者的前作,可以說是古代版的「大國崛起」,故事發生在比咸豐年還要早的很久很久以前的地中海。不過這遊戲沒有股票,所以你不能轉手自己控制的國家,而且有研究科技的設計,比起強權外交爾虞我詐,更像建立文明帝國。
為何會有人懷念薩達姆,感謝墨索里尼?
曾經被美國視作頭號大敵的薩達姆,對文化遺產可謂推崇備至,執政期間以巨款修葺重建多座古城,但他的出發點並不純粹:他仿傚墨索里尼復修羅馬古蹟的套路,利用巴比倫古蹟為政權加持,將自己化身成古巴比倫帝國繼承者,但重建的古蹟但求場面浩大,往往畫蛇添足、背離史實,以致重建後的巴比倫古城,淪為考古學界口中的「暴君迪士尼樂園」。
交叉雙臂背後:奧羅莫獨立運動
取得馬拉松銀牌的埃塞俄比亞選手 Feyisa Lilesa,在比賽完結後高舉交叉雙臂,便有了性命之虞,短期內無法再回到埃塞俄比亞。他選擇在最觸目的平台,作最危險的抗議,必定是想向世界傳遞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奧羅莫人拒絕暴政繼續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