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

|共13篇|

紀念香港樂壇殿堂級大師 —— 奧金寶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得主奧金寶(Eugenio “Nonoy” O’Campo)於 7 月 27 日在美國加州的家中離世,享年 91 歲。奧金寶在 1960 至 90 年代活躍於香港樂壇,主要擔任編曲和作曲,筆下出過無數經典作品,如羅文的「小李飛刀」、梅艷芳和張國榮「緣份」等等。奧金寶是香港歌曲從中國小調走向西洋歌曲的關鍵,其故事也反映菲律賓樂手對香港樂壇的貢獻。

書店們:Beyond

黃家駒及 Beyond 其他成員,在充斥商業化流行音樂的香港社會曾掀起不少波瀾,除了流行曲常見的愛情題材外,他們的歌曲也講親情、理想、種族平等、歷史等,彷彿一股反潮流,也提醒了我們:流行音樂的創作靈感既源自生活,其題材也可以很廣泛,從一人的愛恨到親情、社會、家國,甚至人類、世界。以下節錄 3 本有關「Beyond」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AI 音樂專題之二】AI 歌詞生成器可以替代作詞人嗎?

「ChatGPT,各位作詞人害怕嗎?」台灣饒舌歌手熊仔 7 月 1 日在金曲獎頒獎典禮頒發最佳作詞人獎時,向台下音樂人這樣提問。當時現場只有寥寥幾人舉手,熊仔大膽估計 1 年後再做調查,一半以上的人可能都會舉手。這反映人工智能(AI)在音樂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使用 AI 作詞便是一例,台灣有初創公司推出輔助音樂人作詞的生成式 AI 產品,更獲香港填詞人林夕協助開發。在 AI 創作的新時代,它到底是威脅人類還是為音樂產業帶來全新可能?AI 生成的作品受版權保護嗎?

世界大勢:新歌不如舊歌?

有些舊歌總有人記得。例如 Simon & Garfunkel 的 The Sound of Silence,又例如清水樂團的 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音樂無界,包括時間的界限。不過,音樂業務分析公司 MRC Data 近日報告指,推出超過 18 個月的舊歌,佔美國音樂市場份額高達 7 成。美國爵士樂家兼音樂評論家 Ted Gioia 在「大西洋」月刊撰文稱,目前音樂市場的增長實際上來自舊歌,而新音樂的市場正在萎縮。

ASMR,從聲音到音樂的大流行

低聲耳語、輕掃頭髮、指甲輕敲物件,絲絲入耳的聲音,令部分人雖然聽得發麻,卻感到愉悅而放鬆,欲罷不能。ASMR 在 10 年前誕生時,仍只是一門偽科學,但其後有研究證實,ASMR 確有令人放鬆及紓緩情緒的作用,近年更開始進入流行音樂界。為多份英國報章撰寫流行文化評論文章的 Ed Power 認為,這種柔軟、詭異、耳語般聲音,正主導從民謠到嘻哈音樂的發展,並將繼續擴大其在音樂的影響力。

武肺讓快閃音樂會遍地開花?

不論是歌劇、古典音樂,還是 Hip-hop 音樂表演者,或多或少都被疫情影響工作甚至失業。不過,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月美國表演者開始透過快閃表演網絡,得到久違的演出機會,能賺到微薄收入。街頭演出逐漸成為新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

失業率與歌詞的關係

過往研究顯示,人們傾向聆聽與自己情緒、想法相符的樂曲。那麼一個國家的音樂品味,又能否反映社會狀況?新加坡一個研究顯示,全國失業率可預測當地流行音樂歌詞的負面情緒,反映音樂有助估算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有趣的是,歌詞中的失業滋味往往是憤怒,而非焦慮或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