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勢:新歌不如舊歌?

A+A-
美國顧客在一家唱片店購買黑膠唱片。 圖片來源:路透社

有些舊歌總有人記得。例如 Simon & GarfunkelThe Sound of Silence,又例如清水樂團(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的 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音樂無界,包括時間的界限。不過,音樂業務分析公司 MRC Data 近日報告指,推出超過 18 個月的舊歌,佔美國音樂市場份額高達 7 成。美國爵士樂家兼音樂評論家 Ted Gioia 在「大西洋」(The Atlantic)月刊撰文稱,目前音樂市場的增長實際上來自舊歌,而新音樂的市場正在萎縮。

報告將新、舊歌界線劃在歌曲推出後 18 個月。Gioia 引述報告指,3 年前,在串流音樂平台,200 首最受歡迎的新歌佔整體播放量近 1 成;來到 2021 年,數字急劇下跌至不足半成。儘管部分人可能只是常常聽著兩年前,而非數十年前的歌曲,但 Gioia 則認為,消費者現時更傾向購買上世紀的舊歌。例如去年 6 月,清水樂團便有 3 首歌曲曾打入 iTunes 排行榜頭 20 位,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 更高踞第二位整週。

創作歌手 Bob Dylan 的唱片;據報 Bob Dylan 在 2020 年將全數歌曲版權售予環球唱片,估價售價 3 至 4 億美元。 圖片來源:路透社

Gioia 補充,現實生活中也能觀察到年輕人對數十年前舊歌的熱愛。他憶述在一家零售店內聽到年輕收銀員跟著收音機一起唱 Sting 創作的 1979 年大熱歌曲 Message in a Bottle;在另一家全體員工未到 30 歲的餐廳,也聽到店內一直播放那些超過 40 年歷史的歌曲。問到播舊歌的理由,一名女店員反而帶著驚訝回答:「因為我喜歡啊。」

新歌市場面對的嚴峻挑戰,是美國舊歌復興現象的另一面。有人或會認為,這只是疫情大流行下的短暫現象,當音樂夜總會重新營業時一切將恢復如常,最新歌曲會再次成為熱門;但 Gioia 注意到不同市場及唱片公司的趨勢,對此並不樂觀。他指現時音樂業務的主要投資領域正是舊歌,公司之間競相向老一輩的搖滾、流行歌手高價買入音樂作品集版權,再重新推出。主要唱片公司如環球、SONY、華納等同樣加入,投入巨資推出舊曲,一反以往只會把大筆資源用在新人身上的做法。

另一個「時空扭曲」問題則在唱片店出現。近年最受歡迎的實體音樂商品,正是有多年歷史的黑膠唱片。音樂載體領域也充滿新不如舊的看法,偏偏唱片公司卻未有投資技術研發,推出更新、更好的替代品。Gioia 指行業早年曾致力推銷新音樂,但現時傾向通過售賣重新發行的黑膠唱片及二手唱片獲利。此外,他相信當地電台愈來愈少播放新歌,偏重舊歌甚至完全忽略新歌,同樣助長新歌不受追捧的趨勢。

部分嬰兒潮一代認為,新音樂流行程度下降,純粹因為新歌質素不堪所致。惟 Gioia 並不同意「以前的音樂更好」。他稱,儘管許多當今熱門歌曲千篇一律,但整個音樂創作環境中,仍有大量優秀的年輕音樂人努力創新,人才依然存在,問題是音樂產業對新音樂失去了信心,同時失去了發掘及培養人才的能力。他批評,這些行業人士口不對心,裝作要找到下個帶來音樂革命的人才,真正的行動卻是不斷重新發行舊歌,對新音樂的承諾只是空話。

歸根究底,問題在於音樂行業過度謹慎。Gioia 表示,大公司往往將過多的時間及資金錢投放在維護舊有經營方式,而非建立新經營方式上。因為對高級管理層來說,捍衛舊業務只需承受最低風險。當下音樂企業正正面臨這種看似最安全,其實最危險的經營方式;他提醒,追求避免所有風險的策略,或許能令業務興旺一時,長遠卻會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