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音樂專題之二】AI 歌詞生成器可以替代作詞人嗎?

A+A-
拍賣會前展示的 Paul McCartney 簽名版 The Lyrics 套書,上面寫有披頭四名曲 Hey Jude 歌詞。 圖片來源:Robin L Marshall/Getty Images

「ChatGPT,各位作詞人害怕嗎?」台灣饒舌歌手熊仔 7 月 1 日在金曲獎頒獎典禮頒發最佳作詞人獎時,向台下音樂人這樣提問。當時現場只有寥寥幾人舉手,熊仔大膽估計 1 年後再做調查,一半以上的人可能都會舉手。這反映人工智能(AI)在音樂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使用 AI 作詞便是一例,台灣有初創公司推出輔助音樂人作詞的生成式 AI 產品,更獲香港填詞人林夕協助開發。在 AI 創作的新時代,它到底是威脅人類還是為音樂產業帶來全新可能?AI 生成的作品受版權保護嗎?

台灣初創企業 KKLab 與 Amazon Web Services(AWS)合作,運用 AWS 的 AI 服務 Amazon SageMaker 開發以 AI 生成旋律和歌詞的軟件,提升創作效率,其中「Lyricist.ai 靈魂寫手」會提供歌詞建議。這個工具於 2021 年推出市場,大部分用戶是台灣人,其次是香港人、新加坡人和馬來西亞人。

記者試用時,發現軟件會依照用戶需求來提供各類歌詞風格與押韻功能,只要在頁面輸入關鍵詞句,然後選擇想要的風格類型,例如經典流行、古風餘韻、新詩雋永、心情小棧、嘻哈饒舌、林夕風格等類別,並指定字數及韻腳,即可生成歌詞建議,每次產生 10 句參考句子,用戶可以挑選適合的句子作改寫,或從中找到創作靈感。

「Lyricist.ai 靈魂寫手」軟件截圖。

用林夕的詞作訓練 AI

以林夕風格為例,「Lyricist.ai 靈魂寫手」得到林夕的歌詞作品授權,作為資料訓練 AI 模型,KKLab Music AI 高級研究工程師鍾佳豪對 *CUP 媒體表示,製作團隊在前期花很多時間設計模型,完成建模型之後正式進行訓練。林夕有參與產品開發過程,除了用上他的詞,他還向團隊分享作詞方法,例如他習慣怎樣把韻腳分類。鍾佳豪提到林夕最初覺得 AI 產生的歌詞很古板,經過多次來來回回的交流,團隊根據他的評語修正 AI 模型。

在音樂創作方面,生成式 AI 可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全曲製作,包含 AI 作曲、作詞、編曲等製作流程;第二種是輔助工具,協助創作人填詞譜曲。「Lyricist.ai 靈魂寫手」的開發理念屬於後者。KKLab Music AI 項目經理黃軍皓認為,藝術創作中人的因素最為重要:「現在去 Google(搜尋)就有很多那種用 AI 做全曲的服務,對於音樂人來說,很難融入創作流程,可能用不到 5 分鐘就想離開了。」

KKLab Music AI 項目經理黃軍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I 是輔助工具,不是替代人去創作

「就算它(AI)可以全部取代(人類創作),你一定不會想這樣,因為藝術類的東西,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你喜歡一個樂手,他是甚麼?他在表演的時候情境和人設是甚麼?音樂風格是甚麼?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 AI 還是在那個人的後面,他可以(運用 AI)做更多歌,可以讓自己的專輯更豐富等等。」黃軍皓說。

以目前 AI 發展情況來看,黃軍皓表示在藝術創作、繪畫和音樂這些範疇,AI 工具比較像是輔助性質,他期待接下來的 5 至 10 年音樂和歌詞的類型會變得更豐富,因為採用的工具跟以前不一樣。對於音樂製作人來說,若創作音樂時遇到卡關的問題,透過 AI 可以提供很多靈感,音樂人能感受到自己的作歌速度變快了,AI 輔助他們加快速度完成作品。

生成式 AI 可作為增強創造力、加快創作的工具,但同時引來不少爭議 —— AI 生成的內容該怎麼界定版權?作品推出市場後,開發 AI 工具的單位能否分潤?黃軍皓目前還不會考量到版權,因為這是創作的輔助工具之一,KKLab 不會做任何版權收取與著作權享有的要求。「大部分創作者透過我們的產品來獲得靈感,但實質作曲作詞者是創作者本身,因此 Lyricist 本身不會有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