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

|共10篇|

人要到幾歲才真正成年?

法定成人年齡每個地方有所不同,包括香港在內,最多地方選擇 18 歲,而世界上最大成年歲數也不過是 21。近日英國國民保健署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師 Moya Sarner 就在科學雜誌 New Scientist 上撰文,指出過往人們可能完全錯誤理解成年概念,人過了法定年齡之後,也不一定擁有成年人的心智。

數據支配人生:21 世紀的量計時代

由我們每日瀏覽的社交媒體,到政府推出的「安心出行」,都會產生和跟蹤大量個人數據,前者的數據可用於商業推銷,後者則聲稱用於「抗疫」工作。前華威大學校長、權威地理學家 Nigel Thrift 就曾提出「量計」(qualculation)概念,形容數據計算已經支配了我們的思維和 21 世紀的社會發展。

聲音的哲學:在文字和圖像以外理解世界

近年紙媒式微,年輕讀者也愈來愈不願看網上長文,KOL 短片等網絡影像成為重要的資訊媒介。另一方面,電台同樣沒落多時,但有趣地,音訊平台近年有復辟的勢頭,最受人關注的例子有 Podcast 播客,讓人走路和運動期間都可以增長知識。羅傑威廉士大學哲學教授 Christina Rawls 就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分享如何可以聲音認識世界。

為何總是不似預期?小心「規劃謬誤」

大至政策,小至功課,設定死線都是合乎情理的事。「大限將至」的壓迫感、逾期的懲罰有助推動工作,有人早早完成、免除憂慮,有人卻臨渴掘井,甚至在限期過後才將事情辦妥。此舉看似比 deadline fighter 更為差勁,但英國廣播公司文章指出,這未必與工作能力有關,而是太有自信地將死線設得過早。